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 抢登世界舞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3日   来源:科技日报 林东

  

  历时五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十天前落幕。这是近一个月前(8月19日)中央正式开始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后第一场文化产业的大规模交流活动。 

  

  在图博会上,传统出版模式如何在“一纸三屏”中求生存?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如何?中国出版如何真正实现“走出去”?图博会上,有的正在寻求答案,有的已有眉目……而这,仅仅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一场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正在展开部署与行动。 

  

  节目好到看不懂—— 

  

  文化障碍亟须突破 

  

  曾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一个杂技团在英国演出时,一台晚会集纳了五个金奖节目,演出质量无可挑剔,可出乎意外的是上座率却不高。英国组织者着急了,马上进行市场调研。结果发现,英国观众也认为中国杂技质量很高,但好到了让他们“看不懂的程度”…… 

  

  今年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产品“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记录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绩:如出版业,出版物进出口金额达到3400多万美元;如电影业,2009年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达到27.7亿元…… 

  

  这些成绩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代表了中国文化产业开始成为国家外向型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的民族文化产品正在为世界接受。然而,这些数字却难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尴尬,资料显示,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化差异。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见证了近年来中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地位的变化,也在感受着中国电影面临的文化困境。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西方的主流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解读是非常简单化的,但凡我们的电影稍微背景复杂一点,稍微文化意味浓厚一点,他们可能就看不懂。 

  

  比如风靡国内和东南亚的影片《赤壁》,在成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影片的同时,却在美国市场上败走“麦城”,票房只有62万多美金。“一个花了五个小时都没有对中国人讲清楚的故事,怎么才能花两个半小时对不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主流观众讲清楚呢?所以他们在看片子的时候就感觉到非常困惑。”周铁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