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新区1-6月完成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63户,工业集中度达到73.9%……昨日举行的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作会议透露出这样一个可喜的信息:全市工业园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今年上半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2亿元,工业投资496亿元,利税221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4%、79%、83%;园区有力推进了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邛崃市
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增加值增幅最高
据介绍,今年1-6月,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3户,实现工业增加值589.43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1.9亿元,同比增长28.8%。
其中,工业增加值方面,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郫县、大邑县5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增幅在40%以上,邛崃市最高,增幅达到57%;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全市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武侯区、龙泉驿区等8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增幅在40%以上,大邑县增幅达到86.7%。
在招商引资方面,1-6月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签约项目538个,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56个,竣工投产项目257个。其中,高新区签约项目达到101个。实际到位资金524.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在20亿元以上的有10个,其中高新区到位资金达到105.9亿元。
另外,1-6月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4.73亿元,同比增长28.31%。
高新区
力争明年实现“千亿产业园区”目标
说起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奋斗目标,市经委主任何礼充满信心:“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创建一流国际园区、经开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双流创造国家级园区;新都、青白江、大邑等7个园区升级为省级园区;高新、双流、青白江等5个园区建成千亿产业园区,郫县等9个园区建成500亿元园区。
而高新区提出的目标则更为明确。围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成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的奋斗目标,高新区力争在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提前一年达到千亿园区目标,在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成为四川第一个达到3000亿元规模的园区。
区域合作
成为我市工业发展一大亮点
“规模看区域,水平看成都”。区域合作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特色亮点。成资、成眉、成阿工业园区建设,与德阳、绵阳、乐山、雅安、遂宁、凉山的项目合作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区域合作工业项目95个,总投资达到308亿元,其中由我市转出项目65个,投资219亿元。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性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雏形初显。
成功破解银行异地贷款、异地抵押(担保)、异地使用、异地监管等瓶颈,已到位金融机构贷款9.8亿元,正积极推进落实4家金融机构有意向贷款共14.1亿元——这是成都-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推进园区发展、破解融资瓶颈的一个具体做法。截至目前,成资工业园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4个,协议资金25.27亿元,占地1394亩,项目建成后,年实现产值50.6亿元。
成阿工业园今年1-6月,新引进项目15个,协议引资39.1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4个,实际到位资金8720万元。目前,园区招商网站、VI系统设计工作已启动。成眉工业园1-6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20万元,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新签约项目4个,累计签约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15.34亿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