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海淀8个挂账村将建设就业服务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0日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 村庄拆迁了,农民就业怎么办?在海淀,唐家岭、六郎庄等8个市级挂账村旧村拆迁与农民就业安置同步,每个村将建就业服务站,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使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按照建站标准,各挂账村将选取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就业服务站的办公场所。按服务功能,服务站划分为政策咨询台、业务办理区、个人填表区、信息发布区、推荐洽谈室等区域。对于每个就业服务站,海淀区财政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服务站成立后,将开展劳动力需求情况摸底,通过召开村民小组长座谈会、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电话沟通等形式,了解本村劳动力分布结构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建立劳动力基本情况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岗位。并将通过召开企业用工座谈会、按属地划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开发储存就业岗位并分类建立单位招用情况数据库,对用工需求较多的岗位,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针对性集中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

     为使村民和用工企业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组织相关单位深入企业和村民家中开展政策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就业服务活动,动员企业招用本村农民,鼓励农民走向市场就业;通过落实市、区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和完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洽谈会,在服务站组织现场招聘洽谈会,采取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专场招聘会与不定期小型洽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为供求双方提供平等的沟通见面机会;通过对用工和求职信息的筛选,带企业进村招人和带农民进企业面试,加强供求双方的推荐匹配成功率;对于就业确实有困难的人员,将通过镇村集体企业内部安排和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进行托底安置,最终实现八个挂账村新村建设与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同步解决,让农民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