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蔡武:促进民营艺术院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1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日,文化部在京表彰参加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23个民营艺术院团。以下是文化部部长蔡武在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

  

  同志们:

  

  大家好!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艺术院团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民营艺术院团的发展壮大,先后多次到民营艺术院团进行调研,观看民营艺术院团的演出,并做出重要批示。7月1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观看了由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演出的越剧《状元未了情》,也是我们这次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闭幕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民营艺术院团的关心和重视。

  

  这次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来自全国23家民营艺术院团演出了14台28场优秀剧目。民营艺术院团的艺术家还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社区、工地、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了9场慰问演出,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展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文化部党组向参加本次展演的民营艺术院团和全国民营艺术院团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刚才,几位民营艺术院团代表的发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抒发了民营艺术院团的心声,体现了民营艺术院团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召开表彰大会,就是要宣传民营艺术院团的先进事迹,推广民营艺术院团的成功经验,促进民营艺术院团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民营艺术院团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民营艺术院团应运而生,并在市场搏击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民营艺术院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

  

  艺术院团的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艺术院团结构和格局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在总体布局上,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层层建立专业文艺团体,重复设置,人财物浪费;在结构上,单一公有制,全部文艺团体由国家财政包起来;在分配上,严重平均主义“大锅饭”,演不演戏,演多少场戏,演出水平高低与收入没有联系;在劳动人事制度上,缺乏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缺乏活力,成为制约艺术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的文化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艺术院团的现状同样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演艺市场格局。经过全国各地文化系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类社会主体积极投资演艺领域,广大艺术工作者冲破旧体制的樊篱,各类民营艺术院团应时而生,蓬勃发展,从改革之初到现在,全国民营艺术院团已发展到6800余家。这些民营艺术院团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办团宗旨,积极开发巨大的城乡演出市场,把服务群众和占领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把剧团改革和艺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艺术院团繁荣发展之路,显示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无限生机。实践再一次证明,大力发展民营艺术院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的唯一选择。

  

  (二)民营艺术院团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现有各级文化部门主办的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494家,每个院团平均每年演出169场,共演出42万场,观众为4.31亿人次。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观赏需求。边远山区、农牧区、基层厂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间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文化空白点还比较多。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艺术院团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以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短小精悍的演出队伍,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新型市场主体的身份主动投身市场竞争,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在演出中求效益,走出了一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繁荣发展之路。他们与国有院团互为补充,为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