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城市地名规范管理,净化地名使用环境,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根据《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市民政局创新开展地名工作,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以城市环境综合改造为契机,开展非标准地名清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本次清理的重点包括主城9个区的路(支路、大道)、街(大街)、巷、大型构建筑物的地名标志牌未按照市、区政府审批的法定名称进行设置和使用的情况。市民政局高度重视,下发专项通知,专门召开主城区地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及时督促工作进度。各区民政局积极落实,明确专人负责,并下到主城各大街、路、巷等现场清查非标准地名使用情况。目前,共清理交通指示牌等市政设施上使用非标准地名45条、105处。如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牛滴路”,标准名称应为“嘉陵江滨江路”,“高九路”标准名称应为“经纬大道”等。近日,市民政局已将清理情况移交市交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正在集中整改。
二是以网络、报纸等媒体为载体,宣传地名历史文化。联合大渝网、《重庆商报》开展“网议重庆地名”活动,10万余名网民踊跃推选出“解放碑——最重庆地名”、“烟雨路——最诗意地名”、“鸭儿凼——最怪地名”等“重庆地名榜”。同时,在全市开展征集重庆“地名故事”活动,并将“大坪”、“七星岗”等数十条地名故事交与新华社音像中心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重庆地名历史和文化内涵,营造出全社会关注地名、宣传地名的良好氛围,树立重庆良好形象。
三是以入户到现场为手段,规范地名管理。针对社会单位使用不规范地名的情况,地名工作人员主动前往现场,宣传法规政策,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今年1至6月,针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市长信箱、人民来信,先后派出50余人次到23条地名现场,了解核实情况,与20余名代表、委员、群众逐一沟通、回复。如一新建小区以“维多利亚庄园”为名对外宣传,违背了《地名管理条例》中不以外国人名命名地名的原则,市民政局知晓后,主动到建设单位、该小区和当地派出所,要求及时整改,当地派出所表示将积极配合,建设单位也作出不再使用该名称的承诺。通过前期主动介入,改变了地名管理的被动局面,加大了地名规范管理的力度。
四是以便民利民为目的,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近年来,主城9个区新地名数量大幅度增加,为方便群众生活,利于社会各界准确地使用地名,市民政局牵头制作主城区标准地名图近万张,并邀请198个社会单位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图上进行标注。同时,进一步完善“重庆区划地名网”,不断更新网络的查询功能和服务内容,提升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