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老人忆北碚抗战往事《小陪都传奇》本月首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18日

  本报讯  本月下旬,一本名为《小陪都传奇——抗战北碚文化大气象》的书籍将正式发行,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6万字,首发3千本。作为解读北碚抗战历史的珍贵资料,该书同时也成为了《北碚抗战历史文化丛书》的首部作品。

  小陪都为何“传奇”

  对北碚来说,抗战时期是它漫长历史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一页,有关战时北碚的书籍、文章一直不少,与之相比,《小陪都传奇》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以传奇的手法来写传奇的历史,但其中并没有任何虚构和夸张的成分。

  “曾经有人跟我提意见,既然是写北碚的历史,为什么要当成是传奇来写呢?”作者李萱华向记者道出了原由,“我写‘传奇’,是因为那段历史太有传奇性——抗战时期,联合国的世界地图上只有三个中国城市,北京、上海和北碚,可以说这很‘荒谬’,北碚居然取代了重庆,但这也如实反映了北碚当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成为了大后方,中央机关、国家政府和科研机构也随之云集于北碚,北碚成了“陪都的陪都”。一个弹丸之地的小乡镇,在抗战时期接纳了众多名人,无数传奇故事都在北碚发生。

  “我写书的原则首先是尊重历史,全文以真实事件为主,只在一些小的情节上穿插描写,让文章读起来更加鲜活。”李萱华称,“全书可以说是集合了北碚抗战历史的精华。”

  外地来的“北碚通”

  退休前的李萱华专职编撰地方志工作,并多年从事地方史志研究。如今,80岁高龄的他已成为了北碚地方史的活字典,也有人管他叫“北碚通”。“要说‘北碚通’也不敢当,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有许多地方‘不通’。”李萱华笑说。

  李萱华原是重庆开县人,1952年他来到北碚,先搞业余创作,工作多年后又涉足文史领域,先后出版过《梁实秋与雅舍》、《嘉陵江小三峡》、《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等十部著作。

  2006年,李萱华萌生了以北碚抗战历史为主题,创作一部传奇史书的念头。在搜集好素材,采访了相关知情人之后,2007年,他开始动笔创作《小陪都传奇》。

  因为不是北碚人,也不知道抗战时期的北碚是什么样子,要把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还原,其实并不容易。“许多名人描写过战时的北碚,那就是我了解北碚的窗口。”在3年的创作时间里,李萱华对文章进行过3次“大修”,写得越多,对北碚的了解就更深。

  最令人称奇的是,全书都是李萱华自己操作电脑完成的。“我从92年就学会用电脑了,现在已经换过了3台。”李萱华自豪地说。有时候要出门外宿,他还会带上笔记本电脑,灵感来了就开始写作。

  心愿:希望北碚能建抗战文化纪念馆

  李萱华告诉记者,写这本书是因为对北碚有着深厚的感情。

  “到北碚工作后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小城,那时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街上走一圈,感觉特别亲切、舒服。”让李萱华着迷的正是抗战时期北碚城市形象的延续。“全西部最早用街心花园装点城市的就是抗战时期的北碚。”他介绍说,“重庆城区后来建成的街心花园,有不少都是从北碚取经而建的。”

  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李萱华也一直抱有为北碚写传的想法。“能够赶在我80岁生日前写完这本书,也算了了我的一大心愿。”李萱华笑道,抗战留给北碚许多的文化遗产,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唤起大家爱家乡的情绪,掀起关注北碚文化的新热潮。“我还有一个希望,就是今后北碚能够建一个抗战文化纪念馆,让我们的子孙都能铭记故乡曾经的传奇辉煌。” (华龙网 特约通讯员 卫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