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印刷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到大,翻书阅读的习惯带给我们无限的快感与遐想;从古至今,文明的传承都是靠闻着墨香、捧着书卷走过来的。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成千上万本图书都可以浓缩在一个屏幕约6英寸、厚度约2厘米的电子书里。
数字展区没有“书”
与往届一样,走进成都市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600余家出版商、30余万种出版物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阅读欲望。
与往届不一样的是,本届书博会上,除了传统图书市场,还首次设置了数字出版及动漫游戏体验专馆,这些“无书”的展览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来自汉王、EDO和个别出版集团的电子书也闪亮登场。
“我们已经和《环球时报》《京华晨报》等10家报社谈好了版权合作,可以下载每天的报纸。”在展会现场,汉王科技的工作人员边介绍产品,边手把手指导如何使用电子书,“先上我们的主页,进入图书商城,就可以从38个大类中挑选自己想要的书。”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的电子书以黑白屏幕为主,大多保持了报纸的原版原式,下载的时候,需要输入每一台机器的相关号码。每下载一次就要输一次密码,且电子书之间不能互相传输,以此来保护作者的版权。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个别出版社自主研发的电子书,如中国出版集团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他们都依靠自身的优势,在阅读器里放置了自己旗下的许多书籍。此外,还有重庆出版集团的“读点经典”阅读器以及专为世博会推出的纪念版阅读器。
2009年,被业界称为“电子书年”,电子书销量达到了61万台,同比增长434%,这一产品形态带动了终端电子阅读器、手机书报领域的迅猛发展。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电子阅读器生产企业约为30家,今年计划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将有100家。
电子书的诞生,可以节省物流、仓储、印刷等消耗资源的环节,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新闻资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将瓜熟蒂落。
不动笔墨也读“书”
本届书博会上,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向现场读者传授阅读技巧:“我建议大家在阅读时,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方法,而且要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同时倡议:不动笔墨不读书。
但一新潮杂志却如此描绘拥有电子书的未来一天:一对夫妻周末早晨起床,坐在沙发上打开电子书,就可阅读当天的报纸,想看某条重要新闻,点一下字体立刻放大。想对文章里描述的国家或地区做进一步了解时,再点一下链接,地图与历史简介立刻通过网络跃然“纸”上。看累了,把电子书放在桌上,它还会自动读报。午饭后,两人决定坐车到郊外度假,车厢内可以拿笔在电子书上处理公事,快到目的地时,电子书还会传来附近好吃好玩的具体信息。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经营部雷俊林对记者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梦寐以求的不动笔墨可读“书”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1] [2] 下一页
资讯快递:
相关阅读:
上海市电子书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2010年中国电子书销售有望达到300万台
宏碁方正合谋电子书市场 中国后PC时代到来
国内电子书赢利:建立开放平台才是淘金术
台北国际电脑展今开展 电子书平板电脑成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