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31平方公里都是孩子的舞台
本报讯 在一个普通的周末,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六年级学生郗仁杰离开同学聚会后,径直前往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这里丰富的藏书,让他成为一名“读书小状元”。
小郗的另五六位同学,有的去了西城区科技馆,参加无线电测向活动;有的去了大木仓胡同的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和新德街的数码科技公司,参加免费对青少年开放的电教、科普讲座……在西城区,十几万中小学生周末总能在大街小巷找到适合自己活动的场所。
早在4年前,一位区政协委员在提案中说,“能在教委系统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的学生仅1万多人,占全区学生人数不足10%”。
近年来,西城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已经纳入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校外活动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西城区31.66平方公里的辖区,如今已经成了孩子们活动的大舞台。全区学生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课外、校外活动的目标,已经逐步实现。
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还成立了青春草文学社,特邀金波、孙幼军、庄之明、王路遥、张之路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为顾问。1000多名中小学生成为会员,可以在这里与名家面对面“切磋”;或者在顾问的带领下访问名人故居、采访张宝琳面塑艺术馆,然后进行创作。文学社目前已出版了7本文集,金凡入、李湉、柳茜等30余名同学分别荣获市红领巾奖章和市级三好学生称号。
像这样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在西城区比比皆是。区政府先后投资兴建了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西城民族团结小学和德胜少年宫,整体修缮了区少年宫的古建筑群,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共享。投资约1亿元的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新馆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西城区特别注重利用各种校外活动场所、德育资源。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校外文化活动场所,通过划定专区、固定时间、减免费用等方式,吸引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区政府每年还为校外教育机构下拨专款,同时设立校内外艺术、科技活动专项资金,并争取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支持,每年为学生补充校外活动经费高达500万元以上,保证了校外教育经费。
此外,西城区还在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优化文化环境、家庭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09年,西城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