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纪念重庆大轰炸惨案 政协委员呼吁建设“五个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6日

  本报讯  昨天是“六五”重庆大轰炸惨案69周年祭日,4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及重庆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大学教授潘洵,在三峡博物馆就重庆大轰炸历史事件的研究进展情况等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大轰炸让重庆人民饱受煎熬

  1938年至1944年期间,日军对抗战时期战时首都重庆实施大规模空中轰炸,民用设施、学校、医院、教堂等都在日军轰炸范围之内,据研究统计,大轰炸至使重庆主城四分之一的城区化作废墟,死亡3万余人。

  “跑警报、躲防空洞”成为当时重庆百姓生活的常态。据西南大学教授潘洵介绍,1941年8月8日到14日,日军对重庆实施疲劳轰炸,每次空中袭击间隔不超过6个小时,老百姓无法正常吃饭睡觉,精神极度恐惧,重庆的防空警报整整七天七夜没有解除过。

  1941年6月5日,日军从傍晚开始直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疲劳轰炸。重庆较场口隧道因通风不足,躲避其中的市民因呼吸困难挤往洞口,造成互相踩踏,以及大量难民窒息,数以千计的无辜百姓死亡,史称“六·五大隧道惨案”。

  日军不分目标、无差别的轰炸给当时的重庆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英勇的重庆人民始终不曾屈服。重庆人民的爱国热情得到彰显,人们利用重庆起雾天气日军无法空袭时,组织“雾季公演”、全民“献机运动”等鼓舞抗战,重庆市区打出“愈炸愈强”的标语表明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

  政协委员建议“五个一”纪念大轰炸

  据全国政协委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介绍,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已批准重庆开展“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重庆为此要出版《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历史。

  100部“大后方”丛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类,以历史资料汇编为主,篇幅约占40本;第二部分为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重庆大轰炸”的情景,篇幅约占40本;第三部分为普及类读物,编写者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讲述“大后方”历史,篇幅占20本。目前,这套丛书的第一本《英雄之城——大轰炸下的重庆》预计在今年10月份与读者见面。

  王川平还呼吁,为了牢记这段历史,重庆应该有“五个一”。即:有一座中国抗战博物馆;一个胜利广场,用于纪念抗战胜利;一座纪念碑,祭奠中国抗战时期阵亡的所有将士与殉难同胞;一个世界和平公园;一个由中国公民全民公选出的“抗战胜利日”。 (华龙网 实习记者 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