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祭祖恳亲觅商机 海内外蜀商聚郫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5月29日   来源:成都日报
本报讯 今天请去郫县,在2010望丛古蜀文化节暨首届世界蜀商恳亲大会上,共享蜀文化盛宴。

  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经历,从事不同的行业;

  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蜀商”;

  他们都有着同一种精神:“蜀商精神”;

  他们都追逐着同一个梦想:复兴蜀商、复兴蜀商文化。

  他们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坚忍不拔,诚信经营……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共同书写着一代蜀商的新传奇!

  曾经,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今天,他们相聚四川郫县,共谱蜀商传奇!

  每一位蜀商,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世界的目光锁定郫县,2010望丛古蜀文化节暨首届世界蜀商恳亲大会在这里拉开大幕,在世界各地打拼的蜀商回到家乡,祭祀先祖踏青寻友,促膝言商,共议天下蜀人、四川合作与发展大计。

  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激越号角中,在对外开放年的奋进鼓声里,郫县因为海内外蜀商的到来,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祭望丛拜杜鹃

  全球蜀商的精神家园

  30家蜀商商会,300余位世界蜀商精英,海内外蜀商缘何汇聚郫县?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古蜀都郫县,有全球蜀商精英共同的精神家园,这里有纪念“天府前驱、蜀中先导”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的合祠——望丛祠,是蜀人寻根问祖之地。

  望丛二帝作为古蜀国的帝王和四川古代政治家,在古蜀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望帝杜宇教民务农,被后代奉为农神,他首创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丛帝开明善于治水,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望帝晚年禅位于开明,退隐西山(今青城山),魂化杜鹃,留下“杜鹃啼血”的美丽传说和“德垂揖让”的千古佳话。

  望丛二帝为“天府之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开“天府之师”,二帝遗爱在民,历代为后人尊祀。古时,每年清明节,地方官员云集于此,隆重举行都江堰放水祭祀仪式,礼毕,方去都江堰砍掉“马槎”,放下蓄水。至此,宣告成都平原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正式开始了!故《郫县志》载:“每年都江堰放水,成、绵、龙、茂道台,过郫境则祭之,旧例也”。再往后,“端午祭屈原,岷阳朝杜主”,蜀人闻杜鹃而思望帝。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大端阳)举行的纪念望丛二帝的望丛赛歌会,更是汉民族特有的纪念形式,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蜀人拜杜鹃的古老风习沿袭更为久远,在巴蜀地区和东南亚长期有“农时先祀杜主”(杜宇又号杜主)的风俗,不少农村建有 “杜主庙”。据考证,蜀人拜杜鹃的习俗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已经存在,关于杜鹃的诗句更是多达上万首诗。

  当年为避安史之乱而“飘泊西南”的杜甫,常常“低头拜杜鹃”。他在成都时就常闻杜鹃啼叫,“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杜鹃是古蜀帝杜宇精魄所化,啼声“不如归去”,常引人油然生思乡之情。

  郫县是古蜀国的都城,祭祀望丛二帝的祠堂——望丛祠就坐落在郫县。望帝教民农桑、丛帝治水兴蜀。杜宇化鹃、布谷催春的传说成为蜀地感人至深的人文符号,望帝被尊为农神、丛帝被尊为水神,其影响远及日本和东南亚。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脉千流源望丛。为传承古蜀文化,郫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恢复举办了望丛赛歌会等传统文化活动。2006年,这些活动又升级为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古蜀文化节。郫县每届望丛古蜀文化节,都会吸引各地蜀人回乡祭祖恳亲。现在,望丛古蜀文化节已经成为了全球蜀人的盛会、蜀人的精神家园。今年,又多了一个主题,就是世界蜀商恳亲大会。

  聚合促进发展

  形成世界蜀商联盟

  蜀商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群体,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现象,是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蜀商的足迹遍天下,开辟千里栈道、茶马古道、蜀布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美名传四海。现在,世界蜀商走南闯北、五大洲为家,更是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实力、影响力。

  蜀商的精英很多,诸如当代中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出在蜀地;中国股市首批上市的民营企业禾嘉集团董事长夏朝嘉出在蜀地;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板第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海特集团董事长李再春出在蜀地;全球知名的鱼饲料大王刘汉元出在蜀地;全球最大的锌资源大王刘沧龙出在蜀地……他们都是现代蜀商的杰出代表。

  团结就是力量,聚合促进发展。全国各地,各种蜀商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主要蜀商会、协会不下100家。在国内,20余家蜀籍背景的异地商会也陆续成立;在海外,各种蜀渝同乡联谊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其中在十几个国家成立了较有影响力的蜀渝乡团组织。

  与此同时,当前国内的各大商帮为了加强分布在各地的商会间的联合,纷纷办起了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商帮大会。2003年徽商举办了首届中国徽商大会,2005年潮商就有了首届潮商大会, 2006年浙商有了首届浙商大会,就连近年兴起的豫商也在2006年办起了豫商大会,湘商2007年9月也举办了首届湘商大会,第二届世界闽商大会、第三届国际徽商大会相继开幕,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在各大商帮展开大联合的时代,当代蜀商不再保持沉默,他们要勇敢挑起历史的责任,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世界步伐,筹备属于自己的世界蜀商联盟。

  望丛帝坐郫县而治蜀国,蜀文化源于郫县,作为古蜀之都的郫县,勇担重任——为世界蜀商搭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经济和文化平台,承办首届世界蜀商恳亲大会。郫县向全球蜀商遍发英雄帖,很快就引起了世界蜀商积极响应。出席此次盛会的蜀商商会有30余家、包括世界杰出华人商会、新加坡四川同乡会、亚太总裁协会、美国纽约川渝同乡会、世界华商联合会等。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多国集团总裁。

  300位蜀商,都是重量级人物,各界的精英。此外,海外驻川机构、省内外蜀商代表、友好商会代表、文化界名人等也将出席这次盛会。他们在回乡祭祖的同时,还将在郫县,在成都,乃至在四川范围内寻求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家乡发展。“聚合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做很多靠我们个人力量或者单个商会力量很难做到的事情。可以为推动蜀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开幕式上,蜀商代表将宣读《世界蜀商联盟宣言》。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在郫县举行,这是成都市政府和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国际华人同乡联合总会、四川省蜀商文化促进会对郫县的信任。”相关人士指出,这次大会的举办,将有利于扩大四川和成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提升郫县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读郫县机遇

 “生态优活区”商机无限


  全球蜀商精英聚首郫县,一时间让郫县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首届蜀商恳亲大会,恰逢成灌快铁开通,蜀商关注度高,在会议开幕前夕已经有不少蜀商到郫县考察、洽淡。”郫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连华指出。

  确实,成都首条轨道交通——成灌快铁正式投入试运行,不仅大大提升了郫县交通便捷度,更对整个郫县经济发展起到新“发动机”的作用。快铁的每一寸轨道,都拥有超高的含金量,拥有成灌快铁8个车站的郫县,由此成为众多商业巨头争抢的“香饽饽”,一个接一个的亿万元商机呈现出井喷状态。

  成灌快速铁路不同于封闭式的高速公路,它是新型的开放式的交通方式,具有安全、快捷、准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快铁将使郫县和成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化”,成为成都名副其实的“西部新城”,乘快铁与驾车两相宜,便于居家和投资置业。郫县境内就业机会众多,又位于成都城中心和都江堰之间,乘快铁到两头都是15分钟的距离。

  通过快铁、地铁、城市公路网,郫县将成为成都特大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板块,将进一步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汇集。由于拥有众多的工业载体和商业点位,将使郫县的商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加之沿线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人气商气快速汇集,在这些地方稍做加温就达到了“沸点”。

  承接产业转移,对接快铁机遇,有着“一城两带三基地”的坚实载体:“一城”,即按照“全域成都”理念,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成都西部新城;“两带”,就是打造沙西线、IT大道两条统筹城乡综合示范带;“三基地”, 就是打造新型工业基地、文化休闲基地、川菜产业基地。

  沃土厚民,终成其殷;教化化人,始有天府。这是像水一样博大包容之地,充满灵性的水孕育着诗意和创意,蓄积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资源:无论天南海北,不分民族国别,只要有一技之能,在郫县都能找到发挥才智的土壤,如同当年白手开创古蜀国的鳖灵。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或者西部地区智力资源最富集的地方之一:21所大学、28万师生,数万白领人士。在这批来自四面八方的现代“鳖灵”的创造中,这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里已经和成都市区融为一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城市道路,使郫县和中心城区、城市和乡村无缝对接;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等等世界一流的高新企业在这里抢滩登陆;中信、中海、华润、绿地等国内一流的房地产巨头已经在这里“开疆拓土”。

  八河并流的水域城市,成都平原至美的田园。郫县,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厚重,最能体现富有川西特色的“自然之美”。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进程中,郫县将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形态、产业形态、社会形态,塑造“生态优活区”城市品牌,努力建成最具幸福感的最佳创业宜居城市。

  在杜鹃鸟年复一年的布谷声里,我们看到了川西坝子从远古传承至今的“杜宇精神”:和谐、包容、开明、诚信、智慧、仁爱、忧患、创新……这一切已经沉淀于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中。正是这一声声布谷之鸣,使得在数千年之后,川西坝子没有在富足中走向沉沦,而是象清澈的岷江之水一样,汇入越来越宽阔的长江,奔向浩瀚的大海。李昊原 赵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