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福建宁化:木活字印刷依赖族谱幸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6/2010 16:49:00   来源:网易

  

  

  

 精彩资讯
·早九点:富士康印刷科现状
·下午茶:纸业危机并重 
·北人45A:开创报纸新纪元
·传统图书急于数字化转型
·功能性印刷或是最终出路
   

木活字艺匠在拣字

  【慧聪印刷网】最近,福建省图书馆顾问、研究馆员郑一仙,视听部副主任陈顺等发现了宁化县仍然活存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经过初步调查,宁化县现存的木活字数量超过30万枚。

  两位专家向记者强调,发现“活态”的木活字意义不仅在于原来大家认为销声匿迹被淘汰的技术依然存在,而且在于仍然有人在使用这些木活字,在使用这门技艺。目前,木活字印刷技艺面临着没有继承人的问题,亟需启动保护机制。

    木活字尚待摸清家底

  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术,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1298年)创制了木活字。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单字。因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19世纪鸦片战争前后,古老的雕版与木活字印刷逐渐淘汰、消失。

  我们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几乎看不到木活字印刷。不过,据媒体报道,浙江的瑞安、安徽祁门县等地都已发现还在使用的活态木活字,而且它们也都是用来印制族谱。浙江瑞安的木活字目前已成功申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判断,印制族谱是木活字赖以生存,并能活到现在的重要方式。

  对于宁化县新被学界发现的活态木活字,福建省图书馆顾问、研究馆员郑一仙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接下来想要做的工作,第一是“溯源”,第二是要摸清家底。“宁化的木活字印刷的谱匠只能讲到他们的祖父、叔公这一辈的传承关系。深入到源头,(这些木活字)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却讲不清楚。而且,他们除了印家族谱以外,还有没有做一些别的书籍的印刷,都是我们关心的。”

  

  [1] [2] 下一页 

  资讯快递:

相关阅读:
历史:木活字抓住活字印刷术的尾巴
揭开木活字雕刻印刷术神秘“面纱”
千年“木活字”印刷术惊现客家祖地
西夏木活字印刷术入选上海世博表演项目
任振斌再现西夏木活字印刷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