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是什么?
有人说是一个“聚宝盆”,传统文化资源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变成真金白银。
有人说是一个“大磁场”,项目、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实现着深度交融,演绎出市场传奇。
有人说是一个“播种机”,不仅让文化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让文化产品顺利走出国门,更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一批同类展会。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文博会有了诸多“兄弟”,然而“老大哥”的地位愈发稳固。第五届文博会举办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特意批示:望不断总结经验,把中国(深圳)文博会办成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顶级,国际知名”,深圳文博会有着清晰的目标。从第一届的“初试啼声”到第六届的“扬帆远航”,深圳文博会的步伐是稳健的“加速跑”。“聚宝盆”也好,“大磁场”也好,“播种机”也好,“文博效应”演奏的是一曲响亮的“步步高”。
“满堂红”
从“点”的突破到“面”的铺开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今年全部参展,深圳文博会首次实现“满堂红”。
“满堂红”的形式背后,绝不是对一个国家级展会简单的响应号召,而是各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觉醒。就在文博会开幕当天,多个部委公布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家底”: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实现增长10%,超过同期GDP增速。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很多人都注意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第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更为重要的是,规划的着眼点并非只盯着扩大消费的即时需求,而是将文化产业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抓手之一,视作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硬任务。
这,或许就是对“满堂红”现象的背书。立足于博览和交易,文博会的定位不是止步于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而是要打造成为探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试验田。国家部委“落子”深圳,全国各地集体参与,从“点”的突破到“面”的铺开,文博会的“满堂红”水到渠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