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即将进入收尾阶段,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一系列制度、产品出炉后,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也呼之欲出。日前有消息称,本月央行将针对部分银行开放政策试点,对个人及企业发行大额存单,个人门槛为30万元起,企业门槛在1000万元。
其实,企业和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并没有让市场惊讶,早在去年就有不少机构预测大额可转让存单会在去年下半年推出,但最终未成行。如果说去年是利率市场化的攻坚阶段,那么今明两年可能将成为收官之战。到目前为止,利率市场化只差推出大额存单以及取消存款上限两步。
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而可转让大额存单与一般存单不同的是,期限不低于7天、金额为整数,并且在到期之前可以转让。
此前,中国银行被传获批面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大额存单,虽然这一消息被中行官方否认,但中行的部分分支行已经在进行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相关培训;而在去年工商银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也表态已经做好面向个人和公司客户发行大额存单的各项准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如果出现短期资金需求,主要是通过同业拆借和买入返售业务,而大额可转让存单大大提高了同业存款的流动性,对于满足同业资金拆借需要、解决银行间资金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可以相对降低筹资成本,且发行规模大。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至今,中国利率市场化之路已经走过近20年。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币存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目前,央行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分别在去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11日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2倍、1.3倍及1.5倍。两个月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给出利率市场化时间表: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
德银预测存贷款政策利率曲线将在2015年底取消,届时贷款基础利率将发展成一个市场化的贷款利率曲线,而存款政策利率曲线将被短期政策目标利率取代,即被隔夜利率或7天利率取代。2016年可能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收官之年。(来源:北京商报)
四大“首席”: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如何走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 ”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最终要放开,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他认为,存款利率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放开。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央行在5月11日实施了年内的第二次降息,将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放到基准利率的1.5倍,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还远吗?
5月10日晚,央行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这是半年内央行第三次降息。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有三件事。第一个是“放得开”,这方面接近完成。现在存款利率是1.5倍,下一步就将彻底放开。“在1.3倍的时候,很多银行都在1.3以下,因为市场竞争已经出现。现在放到1.5倍,如果大家都到不了1.5,那么那个利率就是市场基准了。既然有竞争性的利率出现,那就不需要管制了。”
他表示,利率市场化第二个在于“形得成”—能不能多样化、丰富化,能不能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现在讲的这个利率只是存贷利率,其他的利率更为重要,比如说短期利率、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衔接的利率。”
在“放得开”、“形得成”之外,他认为,利率市场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调得了”,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机制要形成。他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利率放开以后,就要形成新的基准。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利率市场化到1.5倍市值还是比较小。现在的1.5倍主要是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他认为,最后一步应该是活期存款利率管制的取消。“其他国家的经验一般都是这样,就是先贷款利率,然后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从比较长的期限的利率开始,最后是活期存款的利率。”
彭文生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综合工程,不是简单放开利率管制就完成了,如果没有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金融市场分割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靠市场的传导形成一个有效的利率结构、利率体系就比较困难。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不仅仅要放松利率管制,还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让利率的传导机制更有效。
“利率市场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变相市场化的路径比比皆是,存款利率放开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存款利率放开。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机正趋成熟。在上次利率政策调整后,存款上浮区间扩大至1.3倍后,各期限品种利率浮动区间虽有所扩大,但距 1.3 倍的上限仍有一定空间。他认为,1.3倍时商业银行大多数已经没有再上浮存款利率,说明央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实际上已经失去约束力了。
潘向东认为,银行存款自主定价能力基本都由自身掌控,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利率市场化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完成了。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的正式公布也为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甚至全面取消浮动区间塑造了微观体制机制保障。(来源:中国经济网)
利率市场化在提速 部分银行转向轻资产
5月10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同时将存款利率上限扩至1.5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的降息,央行将存款利率上限由1.2倍扩至1.3倍。部分银行因为吸揽存款压力,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直接调至1.3倍的上限。而此次存款利率上限扩至1.5倍,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机构在利率上的自主定价空间。不过,多位专家分析预计,金融机构基本不会用足这一上限。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存款利率继续下行,银行吸存压力加剧、存贷利差逐渐收窄的趋势也进一步加深。对此,已有银行开始了经营模式的转型,如田惠宇执掌下的招行正在向“轻银行”转型。
料难出现一浮到顶
这是央行今年内实施的第二次降息,与上次一样均降息25个基点。此次降息的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经过此次降息,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将分别下调至1.85%,2.05%,2.25%,2.85%,3.5%。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经过上次降息,少数银行将存款利率上浮到1.3倍即3.25%;经过此次降息,如果仍有银行将存款利率上浮至1.5倍上限,则存款利率为3.375%。对于部分揽储压力较大坚持“一浮到顶”的银行来说,虽然央行一方面降息,但理论上仍有存款利率不降反升的情况。
其实,自上次降息之后,已有不少银行的存款利息不再“一浮到顶”,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也表示,由于目前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机构数量已明显减少,预计金融机构基本不会用足这一上限。
“本次调整后的存款上浮区间上限为3.375%,较调整前高出12.5个基点(bp),鉴于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银行机构数量已经减少,预计本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不会都执行上限水平,而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高定价水平和定价能力。”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总经理娄丽丽表示。
银行需要轻装上阵
存款利率下行,随之而来的是吸揽存款压力加剧,这也意味着银行存贷利差逐渐收窄的趋势进一步加深。上市银行 2015年一季报显示,虽然股份制银行一季度净利润整体表现尚可,但银行存款增速整体放缓,甚至已有部分银行存款出现负增长,如华夏银行 、浦发银行 .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不仅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也促进其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事实上,已有银行开始了经营模式的转型。如田惠宇执掌下的招行正在向“轻银行”转型,很重要的一项是向“轻资产”业务转型,即以较少的资本消耗来取得更大的收益回报。
近日,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也提出“银行也要轻装上阵”,从银行来说,外部利差的变化是不可抗力,宏观政策出台、利率政策变化,银行的经营可能就会马上出现变化。“从银行自身来看,也应作努力,如要从过去的银行重资产结构,逐渐向轻资产的经营结构转型,不那么过度依赖存贷款,发展多种盈利方式,从信贷经营大行逐步变成信用管理大行。如可提供更多样的金融服务,像财富管理、私人银行 、投资银行等,延伸更广泛的业务线。”
从轻银行转型较早的招商银行来看,已经初步见到成效,在一季度资产、负债增速大幅放缓的情况下,其净利润增速不降反增。往轻资产业务方向发展或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一个趋势,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长期来看,无风险利率会逐渐趋于下降,银行必须积极转型,如极参与中小企业业务等,借以提升银行股的估值水平。(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牛散首次进入银行股十大股东 机构则悄然减持
牛市创造各种奇迹,银行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首次出现自然人。根据一季报,截至今年3月31日,周滇成了中国银行 A股第三大股东(持股2.45亿股,占比为0.12%),排名仅在中央汇金和香港中央结算之后;另一位自然人杨莉芳则持有2.14亿股,占比为0.10%,为中国银行 A股第五大股东。
按照中国银行昨日的收盘价4.58元计算,两位散户的持股市值合计超过20亿元。除了牛散之外,小散也在一季度大举杀入银行股,不过与之相对的则是机构的集体出逃。对于接下来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市场的各方观点甚为纠结,看多和看空几乎平分秋色。
散户大举杀入银行股
这是自然人股东首次进入银行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根据一季报,周滇持有中国银行A股2.45亿股,占比0.12%,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另一位自然人杨莉芳则持有中国银行A股2.14亿股,占比0.10%,为其第五大股东。按照中国银行昨日收盘价4.58元计算,两大散户的持股市值超过20亿元。
周滇是本轮牛市隐现的“超级牛散”,虽然动作不多,但是次次稳准狠。去年三季度他也曾精准介入东北证券 ,当时持有1154.28万股,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并在东北证券股价高歌猛进的去年四季度,又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隐退。去年四季度,东北证券的涨幅达到140%,按此计算,周滇的浮盈超过2亿元。
杨莉芳也是资本市场的弄潮儿,2009年便活跃在市场上,曾入驻过金城股份、山鹰纸业、方正证券、内蒙华电等,而且均获得不菲的收益。
不止是牛散看上了银行股,由于估值低,不少小散户也大举进入银行股。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的股东人数出现明显上升,从2014年三季度末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股东人数由599.3万人增至745.2万人,增幅高达24.41%。其中股东人数增长最多的是中国银行,半年增长51.1万人;而增幅最高的是农业银行 ,股东人数由25.5万人猛增至70.7万人,增幅高达177%。
对于散户近半年加速入驻银行股现象,广东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分红的原因,一季度是银行股的分红季,由于分红规模一般来说都在净利润的三成左右,其中建行和工行更是高达33%,相对于银行利息来说,股息率较高,因此不少深谙此道的投资人选择在这个时点入驻。
机构悄然减持银行股
在小散们雄纠纠气昂昂挺进银行股的时候,机构却如鸟兽散。据统计,一季度基金、QFII等机构均大幅减仓银行板块,其中基金减持了820.3亿元。在16只银行股中,除了兴业银行被增持19.6亿元外,其余15只则全线被抛弃。被减持市值最多的是民生银行 ,达到133.8亿元;其次是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 ,分别为108.8亿元和77.1亿元;即使减持最少的宁波银行 ,也达10亿元。
以大成基金为例,一季度行业配置中,持仓市值减少最多的是金融业。其配置金融业的市值从去年四季度的103.55亿元减少至今年一季度的84.27亿元,减少19.28亿元;持仓金融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由24.84%减至19.08%,减少5.7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末,按持股市值排名,大成基金的前四大重仓股分别为兴业银行、长安汽车 、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 ,除长安汽车外均是金融股。但在今年一季度,这3只金融股均遭遇了大成基金的减持。去年四季度末,大成基金共重仓11只银行股,而到今年一季度末,重仓的银行股减至9只。这9只银行股中,也仅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获得增持,其余均遭减持。
大成基金只是基金行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一季度超过八成的基金公司对银行股都有减持动作。
QFII也在一季度大幅减持了银行股,减幅超过82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被减持最狠,减持金额高达136.4亿元。
银行股投资价值如何?
一边是散户在不停地加仓,一边是机构毫不留情的减持,银行股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根据调查,答案也甚为纠结,其中认为估值低、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可长期持有的受访者占比达四成;而认为经济转型任重道远,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会压制银行股表现的受访者也占据38%,与前者几乎平分秋色;剩余的受访者则表示,可作为底仓配置,但不会高仓位持有。
华泰证券罗毅是银行股的忠实拥趸。他表示,对银行估值修复持续看好,从政策面来看金融改革加速的步伐没有停息,后续利好政策预期进一步增强,降准甚至是多次降准的预期都在提高;另外利好银行基本面的存贷比、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等等也在积极酝酿中,打开了银行的估值空间。优先股的推出也能有效缓解银行的再融资问题。从估值角度来看,银行被压抑了多年的估值修复刚刚启动。美国银行平均市净率为1.5倍,好的银行在3倍甚至4倍以上,市盈率平均在17倍。而我国银行盈利能力很强,是美国银行业平均的2倍,但估值还只在1倍市净率,6倍市盈率,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不过光大银行分析师王建的观点则非常谨慎,他认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是银行股低估值的根源。2011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积累,在市场情况良好时候,会被暂时掩盖起来,而当危机降临的时候,不利因素则会集中爆发。2015年,不良资产去化进程将正式拉开帷幕。去除之后,银行股才能见到大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