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农林牧渔>  正文

引领水产转型 致力推动中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8/2015 12:55:2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为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致力推动中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4月18日,通威股份(600438,股吧)有限公司携手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在成都共同举办主题为“引领水产转型,共赢行业未来”的顶级行业盛会——“2015通威科技大会暨农牧行业CEO/CTO高峰论坛”。

  来自国内外的农牧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农牧行业部分著名企业CEO/CTO、企业家出席大会并做主旨演讲和专题学术报告,共同探讨分析当前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态势、水产养殖业的变革途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焦点、热点问题,共谋行业突围之道,共襄行业发展大计。

  与会嘉宾所做的精彩报告包括“鱼类营养的新进展:挑战与思考”、“现代水产养殖的新趋势”、“新常态下的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创新”、“产业互联网如何让制造业更有价值”、“水产养殖物联网前沿与产业化挑战”、“改善人类摄食蛋白质结构”、“新常态下中国水产饲料企业生存状态与反思”等,向社会充分展示传统水产业拥抱高新技术和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新趋势。

  刘汉元:

  传统产业拥抱

  互联网的机遇和痛点

  刘汉元,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副主席。

  多年来,刘汉元先生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华商领袖”、“亚太最具创造力之华商领袖”、“首届中国十大优秀民营企业家”、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袖”、“2014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2014全球新能源商业领袖”等上百项殊荣。

  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互联技术,信息的互通和传递使仓储运输的物流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信息传递上的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但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最痛苦的是零售批发环节的人,留下生鲜和土特产还没有被互联网“网”过去,可是将来也逃不掉被网罗进去的命运。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内,快递业的24小时送达,可能吞噬掉零售批发业10%的业务,这对零售批发行业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事实上京东、顺丰增加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供需关系的粘连度和有效性。在京东的网络上,后台数据直接支撑、物流及时送到,可以减少逛商场花的时间。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的商业模式、物流生态都将完全改变。

  受到互联网上若干成功事例的激励,现在的众筹浮躁且狂热,需要警惕。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可以超越任何一个实体经济,尽管商业和零售业不喜欢它,制造业认为可以躲得过它,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回避它。通过把1元、5元的小钱聚成大资金,一部分众筹会成为成功案例,一部分则会“变味”,我们需要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但是又不能被互联网的成功案例烧昏头脑,失去理想损失更多。许多中小企业寻求互联网转型,害怕失败之后无路可走,这就需要行业形成共同的生态圈、商业圈,不能散兵游勇,大家你死我活各自为政。只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增加总体协同价值,让每个伙伴都成为互联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才能在共同的机遇和挑战中共同发展。

  因此,对于传统实业和制造业,我们需要考虑互联网环境下的协同和竞争关系。互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小时空距离,通过及时有效的远程信息监测,完成自动、智能化管理,极大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或许惠州死鱼事件就不会发生,未来一个人就可以管理1000亩、10000亩鱼塘。在欧洲,每一个人可以管理生产1万吨水产品,中国的水产养殖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潜力,这些都要仰仗互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而传统实业和制造业需要做的是,学会拥抱互联、拥抱信息,协同协作。利用互联网信息数据,提高整个生产环节前端的生产效率,后端的生产有效性、信息匹配的关联性,就是协同;真正思考自己的核心优势、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做到把核心成本、品质、效率提升,相关企业相互协作,大家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就是协作。

  Ronald W.Hardy:

  鱼类营养的新进展:挑战与思考

  美国爱达荷大学教授及水产养殖研究所所长,华盛顿大学水产学院兼职教授。Hardy教授的研究专长是鱼类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关注鲑鳟鱼饲料中鱼粉和鱼油的替代研究;同时,利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开展了躯体生长、营养素分配、营养免疫等领域的相关研究。Hardy教授是修订版《鱼类和甲壳类营养需求》编委会主席。

  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鱼粉和鱼油的年产量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分别约为500—700万吨和80万—150万吨。鉴于鱼粉和其他海洋蛋白源的匮乏,替代原料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豆类产品以其供应稳定、价格低廉和氨基酸相对平衡等优点,已成为水产饲料中替代鱼粉的主要蛋白源之一。然而,研究已发现,饲料中添加豆粕能够诱发肉食性鱼类的肠道炎症反应,从而破坏肠道的正常功能,影响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在早期鱼粉替代的研究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生化手段对特定的代谢途径或生理功能开展研究,难以系统深入地揭示蛋白源替代对机体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目前,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从细胞及细胞器水平上揭示鱼粉替代对鱼类代谢反应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美国爱达荷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ARI)中,科学家们正在探索能够确保鱼类经济、高效和健康生长的途径。通过与USDA农业研究局和爱达荷州水产企业的长期合作,ARI研究人员选育出了一种兼具速生性和抗病性的虹鳟家系,该家系能够高效地利用全豆粕日粮。这项选育工作前后历经14年,经过了七代选育。其中,第六代和第七代选育群体摄食植物蛋白日粮的生长效果优于摄食鱼粉蛋白日粮;同时,选育群体在抗病性状方面的表现也优于未选育群体。目前,Hardy教授和ARI的同事们,正围绕选育虹鳟家系如何高效利用植物蛋白源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开展研究,同时也包括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以及选育家系和未选育家系的蛋白组差异等。

  麦康森:

  大黄鱼营养研究与饲料开发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研发,先后主持“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规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对虾、鱼类,尤其是鲍鱼营养需求和无公害饲料开发,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学、环境免疫学研究和免疫增强剂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直接产值110亿元以上。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2012年全国大黄鱼的产量超过8万吨,但目前大黄鱼的养殖仍以使用冰鲜鱼为主,人工配合饲料的推广仍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从1998年开始对大黄鱼开展营养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大黄鱼的消化系统发育,必需营养素需求,不同蛋白源、脂肪源的营养特性,最适投喂频率等。同时测定了大黄鱼对37种常见原料的蛋白、脂肪、能量、氨基酸等的表观消化率。构建了大黄鱼营养需求数据库,并做了蛋白源替代研究和免疫学研究。研究发现大黄鱼消化系统经23—25天发育成熟后就可以成功使用配合饲料,大黄鱼使用配合饲料养殖不仅能取得和冰鲜鱼一样的生长效果,相比使用冰鲜鱼还能显著提高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水体污染。投喂时间最好在黄昏,最适投喂频率为每天8次。配合饲料中使用的甜菜碱、核苷酸、丙氨酸、精氨酸能有较好的诱食效果。

  雅各布·布雷格·纳布勒:

  RAS技术是基地养鱼的未来

  雅各布·布雷格·纳布勒先生是AKVA集团陆基水产养殖部门的业务主管,拥有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科硕士学位,并且是再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的专家。他在世界水产养殖市场设计和工程方面有长达30多年的经验。

  他曾担任联合国旗下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国际水产养殖顾问。他是丹麦渔农组织前任执行官和董事主席,并在研究、发展项目中的几个水产养殖计划中与大学紧密合作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2008年任丹麦技术大学国家水资源实验室咨询委员会成员,2010年任丹麦水产养殖技术供应商协会主席,2013年任哥本哈根大学教育董事会理科委任成员。

  再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穴RAS?雪技术是一种以地面为基础养鱼的新趋势。渔场的水通过使用泵、机械清洁系统和生物过滤器进行回收利用。这项技术可以用于许多不同鱼类的养殖,在许多地区渔业养殖的应用正在迅速增加。

  再循环可以根据被循环的水量进行不同强度的执行。一些农场使用的是超级集约养殖系统,安装在一个封闭的建筑内,每年生产1公斤鱼仅需要使用0.3立方米的新水。因此,再循环水系统的引入,使对水的需求将减少95%以上。

  传统养鱼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条件,如河流的水温、水的清洁度、氧气水平,或顺流漂浮的杂草和树叶,阻塞入口滤网等。在再循环系统中完全可以消除这些外部因素。RAS使养殖户能够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参数。

  控制这些如水温、氧饱和度、光等参数,使之能够为鱼的生长提供稳定和最适合的条件,又减少压力,让鱼更好地生长。这个特性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制订精确的生产计划,鱼销售到市场的确切时间将可以预测。这种方式有利于对养殖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加强市场竞争力。

  集约化养鱼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生产,为了始终在鱼的生长过程中保持最佳条件。同时,自动投料也可以成为中央控制系统集成的一部分。这使得喂养的时间能够准确地与氧气含量进行协调,因为喂食期间耗氧量会增加。

  RAS是基地养鱼的未来,因为它与传统的渔业养殖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目前,大多数的基地渔业养殖的发展都与RAS技术息息相关,毫无疑问,它将在水产行业的未来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林洪:

  新常态下我国水产品

  质量安全与创新

  林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鲆蝶类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科学家,自1984年以来从事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等课题5项,另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3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 收录10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专著有《水产品安全性》、《水产品资源有效利用》、《水产品营养与安全》等五部。

  我国是水产品大国,水产品产量逐年升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讲究其营养性和口感,而且越来越关注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性。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95%左右,不合格部分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于近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排污、人畜排泄物、农药化肥的排放直接或间接污染了水域环境;水产品中的危害按照其来源分为两种:自源性危害,包括原料自身的腐败、天然毒素等;外源性危害,主要是水生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化学和物理危害因素。

  为了消除或减轻这些危害,可用生态养殖、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离岸养殖等现代化养殖模式,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应用多种新技术消除重金属、微生物、农药残留等危害,如贝类净化、冷杀菌技术。保证质量的关键并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在源头把关,控制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原料鉴别与溯源技术是发展的重心。另外,还有一些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也为保证水产品质量提高了效率,加速了水产业的发展。

  周勇:

  通威互联网+

  通威股份信息总监。超过15年的信息化建设及项目工作经验;擅长ERP、CRM、HR、BI、移动应用领域;负责集团信息系统规划、实施,擅长项目管理,领导集团企业大型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IT部门转型;熟悉集团企业运营管控模式;对营销业务有深入理解。

  目前农业产业链各环节都面临问题和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在国家“互联网+”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尝试和探索“互联网+”与业务的结合,通威作为水产行业龙头企业,面临挑战和机遇,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和变革已势在必行。通威结合这几年在互联网道路实践经验,分析和总结出通威“互联网+”整体蓝图、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内容和特征,并规划和计划了管理、服务、商务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Niels Alsted:

  肉食性鱼类饲料原料

  及配方发展趋势

  Niels Alsted先生目前为丹麦BioMar集团执行副总裁,水产学博士,国际鱼粉鱼油协会负责任生产认证组织(IFFO RS)董事,丹麦食品、农业及渔业部所属的Damolin A/S公司和GUDP组织董事。Niels先生在BioMar集团工作近30年,负责过集团的技术研发、采购及业务开发工作,目前主要负责集团的全球原料采购工作。Niels先生亲自组织并推动集团成为了全球领先的鱼饲料供应商之一。Niels先生参与了丹麦水产养殖新标准的制定,并且是将丹麦鱼饲料推向全球并首批通过(Ecolife)环保型饲料认证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使丹麦水产养殖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并且成为了一个环保友好型产业。

  过去数年间,欧洲鲑科鱼类饲料配方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基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受持续的渔业捕捞管控影响,鱼粉,特别是鱼油的供应量逐年减少,导致鱼类饲料配方中这两种原料的用量也有了大幅降低。而这不仅意味着需要明确配方中鱼粉减少的情形下需要添加何种其它原料,而且还需要清楚其它替代原料可能带来哪些抗营养因子,同时确保达到最佳性能,例如饲料转化、生长率及质量。此外,新的环保标准及要求,以及一些特殊的养殖模式,例如循环水养殖,也对饲料配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