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理财>  正文

理财产品不能变身委托贷款 顶风叫卖要警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08/2015 10:31: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仍有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打着银行委托贷款的旗号发行理财产品,号称年化收益达10.8%以上,按月付息,并且保本保收益。而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6日,银监会已对银行委托贷款进行了规范,筹集的他人资金是不可以用于银行委托贷款,同时银行对委托贷款也不承担信用风险。

  经记者深入调查,上述理财产品的“画皮”被逐一揭开。它们不仅资金投向不明、抵押物不清,在融资方式设计、资质是否合规等方面均存在不正规的地方。有律师提醒,投资理财产品要通过正规渠道,咨询正规理财专家及律师。

  “委托贷款”理财资金投向成疑云

  退休的朱大伯之前购买了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某款理财产品,近日他向记者咨询是否要再买一些。

  据记者了解,该产品是“有限合伙”理财产品,固定保本保收益年化10.8%~12%,每月付息,资金投向银行委托贷款业务。

  “我们与银行关系密切,通过银行委托贷款可以获得20%的年化收益率,采取的是跟投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也就是银行贷2个亿,我们跟着贷5千万,抵押品在银行。同时这些委托贷款的项目是有地方政府担保的农业项目。”负责该产品的理财师这样推荐。

  然而事实上,银监会于近日起草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委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业务,商业银行履行相应职责,收取代理手续费,不承担信用风险。也就是说,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并非是用银行做信用背书。

  在资金来源方面,《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严禁接受国家规定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银行授信资金、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筹集的他人资金以及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等用于发放委托贷款。这说明,该理财产品资金并不能够投向银行委托贷款。

  记者致电上述理财产品号称合作的银行,该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吃惊:“我们部门委托贷款本来就做得不多,现在已经没有存量了。一般利率也在10%以下,不可能有20%的。而且也不会和第三方公司进行这样的合作。这是骗子公司。”

  “这很可能是在利用银行做宣传和信用背书。但是,资金的真实投向和真实抵押物在哪,这些重要信息成为巨大的问号。”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套用“有限合伙”架构自相矛盾

  据了解,朱大伯和该公司签了三份合同:《合伙协议》、《股权回购协议》、《投资确认函》。

  据上述合同显示,该产品披上的是“有限合伙”基金的包装,通过《合伙协议》让客户出资,再用《股权回购协议》表示会按约定时间约定利率还给客户本金。

  该理财师表示,该行为就是出资。但其究竟是股权还是债权行为,该理财师自己都无法解释清楚。

  同时,这种有限合伙形式是不能够确保收益的。在《合伙协议》合同中明确收益存在浮动,因此两份合同本身相互矛盾。

  而且,“这类有限合伙基金每月发放利息,这种行为就很不靠谱。有限合伙是股权行为,而非借贷行为。”一位曾经做过有限合伙基金的资深投资人士告诉记者。

  游走在非法集资的红线边缘

  “投资者如果要进行有限合伙投资,一定要看其机构和产品是否备案。”多位律师向记者提醒。

  2014年2月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明确表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应按规定向基金行业协会履行登记手续,办理私募基金备案。有限合伙基金在该办法下合法运作。

  但是,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备案中,记者查询不到上述机构和该产品的备案信息。

  另一个重大问题是,记者调查发现上述“有限合伙”基金很容易触碰非法集资的边界。

  上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两个自然人担任股东,却号称金融联盟、金融超市,有实体门店,发行多只“有限合伙”产品。其中一个有限合伙产品融5000万元,起点10万元。

  “这显然是违规的。私募基金不可以进行不定向的公开宣传发行,且投资人数有限制,单个投资金额不能低于100万。投资者要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多位资深律师均向记者表示。

  律师提醒,普通投资者在理财过程中,一定要理性投资,关注投资的实际资金投向,多向正规的理财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