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四大行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建、中、农的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15270亿元、11210亿元、8753亿元和8422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870亿元、-334亿元、-1023亿元、-75亿元。与动辄50%以上的年增长率相比,四大行几乎集体下滑的情况还属首次。
据银率网数据统计,从整个银行业来看,2014年一季度共有12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12302款理财产品,环比增长1.50%,同比增长14.18%,总体保持上涨态势。不仅产品数量,产品规模也延续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余额在绝对增长量、增长率方面,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环比也超过20%的增长。但吊诡的是,四大行中有三家的一季度末理财余额出现下滑。
“从历史数据来看,由于年末考核压力更大,四季度的理财余额会相对增长较多,从而导致一季度的增速会相对小一点,但一般也不会低于15%。今年2月份,我们就发现了理财余额增长放缓的情况,也觉得非常奇怪。”一位国有大行人士介绍,这应该算是首次出现集体下滑。
余额宝的冲击,显然对银行理财规模产生分流效应。但原因并不完全在此。几位银行资管人士分析认为,四大行主动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今年一季度“非标”的投资收益率不错,但是考虑到一季度末可能再度上演“钱荒”,至少有两家国有大行理财部门高层表示,在2、3月份就出于流动性考虑而不愿意投资“非标”。,“非标”是提高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重要资产,对其配置的减少,也使得理财产品收益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四大行都主要压缩了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一位国有大行资管部高层解释,保本保收益产品附加成本高,而且不赚钱,属于银行高成本负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息差不断缩窄,自然会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缩减这部分产品规模。
同时,由于保本保收益产品算作结构性存款,所以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冲“时点”即银行存款规模,2013年底在“钱荒”余威下,发行较多,但是到了3月中下旬时,发现流动性并未出现紧张情况,这类产品的发行数量相对下降较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