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汽车>  正文

打车软件或改变行业运营模式 乘客说好才是真好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4/2013 17:09:57

  上海的哥陈师傅的车上装有5个移动终端

  在出租车里配备5个移动终端——三个手机,一个PAD,一个出租车公司的移动终端,车内无线WIFI环绕,还有一个扩音器……这是被网友称为“奇葩”的上海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的“创意”。当很多人还对手机打车软件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时,他已经因此而每月增收1500-3000元。

  长期以来,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基本没有变化。陈师傅爱上了各种第三方打车软件,因为它们让他实现了十年来第一次实实在在的增收。他因此有种预感:这可能是一场出租车运营模式的变革。

  司机 “空驶”率下降四成

  陈师傅今年48岁,开了18年出租车。用了打车软件后,陈师傅每次当班都不再像以前那样,从漫无目的的出发开始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师傅说,当天早上出门的第一单生意,其实在大前天就“抢”到了。订单上有乘客要车的时间、出发地点和目的地信息,这样,乘客要求5:00出发,陈师傅就可以决定4:45从家里动身。再根据路况和路线估算,20分钟能够把客人送达目的地,也就提前知道自己在5:20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考虑接5:30左右的生意了。

  “早上7点以前的订单,都可以积极考虑,因为那时不堵车,时间有保证,基本都可以估算出来。”这个时间段之后,陈师傅可以根据订单目的地有选择地抢或者不抢。“比如,某个订单路程不长,客人也不加价,但是我为什么接下来呢?因为他到的地方刚好在我中午吃饭的地方附近,这样我就可以顺路去吃饭了。”此外,有了打车软件,陈师傅晚上收工时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尽量接目的地靠近家里的生意,空驶率下降了,运营成本自然也降下来。

  陈师傅介绍,他平均每天行驶400公里,使用打车软件之前,有100多公里是空驶,现在空驶里程下降了40公里。

  用“高科技武装”后,陈师傅说每月至少可以增收1500元,这只是保守数字,实际上他最近两月增收都在两三千元。

  各种奖励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给出租车司机最实惠的好处。陈师傅算了算:打车软件公司会根据软件开启情况和接单数量给驾驶员一定的奖励,比如司机每周在线24个小时,就会有20元补贴,一个月就有80元。由于所有第三方软件都有这种补贴,陈师傅装了5个软件,就有400元的补贴。高峰时段通过打车软件接单还有15元/单的额外奖励,按上下班高峰时段接4单计算,每天就可以多收入60元。

  此外,第三方软件还设置了一个加价功能选项,乘客在高峰时段可以加价5—30元不等,以提高打到车的几率。为鼓励司机推广软件,软件公司还会给司机推荐费:成功推荐一名司机安装软件,奖励20—30元,推荐乘客安装,奖励10元。“这么计算下来,每个月的补贴,1500元是肯定有的,这还没算上省下来的油费。”陈师傅说。

  乘客 打车也能给“差评”

  李小姐在一家外企上班,几个月前装了打车软件,如今越用越顺手。“空闲时段,输入地址,按几个按键就行了。一般几秒钟内,手机上就会跳出来有司机接单了,地图上还显示司机所在方位和电话。不过打车高峰时段、下雨天,手机打车软件经常不管用。”李小姐说,实际上她从没有成功尝试过“加价叫车”,高峰时段加价也未必有效。

  李小姐认为,打车软件的“互评功能”在她出差时显现出特别优势。“出差外地最怕司机故意绕路,打车软件上,可以看到以前乘客给司机的评价,我也可以给司机评价,这有助于让司机重视诚信经营。相对来说,通过打车软件接单的司机很少会绕路。”

  有很多乘客对打车软件提出质疑,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加价”上。名为CorrineCz的微博网友说:“一直觉得这种方式扰乱了正常的打车秩序,原本已是非常难打车的高峰时段,眼看路过的十几辆空车就是不停,不就是等着有人加价吗?!”白领王先生认为,司机在车上安装多个打车软件,会影响行车注意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质疑 打车软件怎么赚钱?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面上的打车软件有二三十款,但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打车软件公司,在司机用户数达到15000左右后,就出现了瓶颈。记者在一次打车时遇到从不用第三方打车软件的司机李师傅,他的话也许代表了大多数瓶颈之外司机的想法。“这些打车软件公司是怎么赚钱的?他们一直在贴钱烧钱,能烧多久?这种软件长不了,我不陪他们玩。”

  对于如何盈利,某打车软件公司的市场总监邓薇说:“目前的模式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至于以后,只要我们用更简捷、更有效率的办法让司机能赚到钱,乘客能够打到车,自然会有出路,我们不相信没有钱可以赚。”

  到出租车行业“分一杯羹”的第三方打车软件公司多来自互联网行业,他们的优势在于丰富的互联网从业经验,更注重用户体验。邓薇说:“我们的初衷是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乘客打车难,司机待遇低’的问题,希望能够从产品、从数据上有规模地去平衡司机和乘客双方的信息对等。我们相信,信息平衡了,双方才能进行更好的选择。”

  尽管遭遇质疑,互联网企业却越来越热衷与打车软件公司结成联盟。5月29日,支付宝宣布与快的打车达成战略合作,表示将为其提供创新的支付方案及信用体系;同一天,嘀嘀打车也宣布与去哪儿网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后者的移动App里置入机场预约打车功能;还是这一天,百度表示正在为各大主流打车App提供LBS开放平台的定位、地图等服务……

  监管 深圳明令禁用,上海试图规范

  去年以来,第三方打车软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迅速发展,而第三方软件加价预约出租车方面的投诉呈上升趋势。5月22日,深圳市交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出租车企业“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

  北京和上海的交管部门态度相对温和,都表示将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打车软件。5月26日,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孙建平表示,手机打车软件是出租汽车预约调度服务的一种方式,确实能给市民提供一定方便,同时减少司机的空驶里程,不要轻易否定,在行业内值得借鉴,但对司机的注意力会有一定影响,特别要禁止私下加价行为。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听取各方意见,加紧出台管理办法。他还表示,将支持第三方软件在遵守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规范的前提下,加强与出租汽车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电话调度覆盖率,提高营运效率、方便公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