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国内“十二五”医药信息化集成构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5/2012 10:10:04

      

     医药信息化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要把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同一天,在厦门召开的21世纪药店第6届年会上,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药品及医疗产品行业中心合伙人王宏志就推进医药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的演讲吸引了400多位医药工商界的观众。可见,医药信息化建设正引起广泛关注。

    

     不过,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在活动现场,记者发现,产业界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一些担忧:当前我国医药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相对具体的顶层设计,而且在改变药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风险保障措施。

    

     购销多头管理

    

     在与企业界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不少管理者苦水连连。据了解,目前基药采购、非基药采购、药品电子监管、供应链管理等多个信息化系统让正在信息化路上的企业举步维艰。有分析人士指出,现在一种药品交易要通过多个信息平台才能实现,仅在药品流通领域,至少要上两个平台:一是采购平台(基药采购或非基药采购);一是电子监管平台。但问题是基药采购归属于国务院医改办,非基药采购归属于国务院纠风办和卫生部,药品电子监管归属于药监局,每个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平台。

    

     这从政府角度讲是重复建设,从企业角度讲是高耗低效。从刚发布的国家规划中,记者并没有看到围绕医药信息化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而企业层面更是“百花齐放”,从2008年至今,包括九州通、国药、广药、上药等若干知名药企均推出了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对此,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坦言,在国家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九州通在2003年引进了日本最新的物流技术,但后来发现中国和日本存在很多差异,满足不了自身需求。“当时国内又没有先进的产品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只好下决心自己做。”

    

     “从我们自建的物流系统看来,目前与同行业相比优势很明显,提高了产品出库的准确率和速度,能快递满足客户的需求。200公里以内的区域我们能够保障当天或次日送达,200~400公里能做到次日送达。”对于九州通的信息化建设,耿鸿武还是底气十足。

    

     也就是说,苦于系统性设计的缺乏,一些主流企业只好在政府采购平台之外,探索各自的信息化路径。王宏志在报告中分析,这些企业大致有3个步骤在做:一是把医院药房的信息和厂商的信息集成起来,有的中心药房加上了有条码的扫描设备,把信息上传到配送商,现在做到上传到药厂的很少;二是取消中心药房,直接把采集的信息传递到了门诊药房;三是把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平台跟现在推行的EMR、EHR患者信息匹配起来。

    

     “若能把这些信息平台连通,则实现药品的全过程追溯有望。信息化的建设初衷是为了透明高效、降低成本,但从现实来看,管理平台的交叉重叠,使药品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大打折扣。”王宏志建言,政策面应该尽早打破信息管理平台的条块分割,着眼于采购监管和供应配送两大功能,做好统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