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中国药品创新:新药戏码正缤纷上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5/2012 09:09:17

     

     

     6月欧洲杯的火热开罗,为绿茵场倾注了无法言语的活力,感染了场里场外的每一位。虽然眼前的一射破门不过在几秒之间,但每个进球背后所下苦功,可能是10年,甚至更久;虽然不是每一个场上冲锋的队员都能为球队记下一功,但他们都清楚,只有团结奋进,才有赢的可能……

    

     在药品创新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新药的研发过程总是漫长的,每一个新药的诞生,历经了多少研究人员的辛酸,耗费了多少时间与金钱……

    

     幸而,和冲锋在绿茵场上的前锋一样,我国药品创新领域总有一些执着、坚持的勇士,他们没有因为这些艰辛而有所退却,他们凭借灵敏的触角,在新药研发的路途中不倦求索。

    

     十年磨一剑

    

     中国药品创新正在冲锋。刚刚过去的2011年,被业界称为新药创制的收获年。

    

     在这丰收的1年里,我国诞生了四大原研新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艾瑞昔布及艾瑞昔布片(“恒扬”)、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先声药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拉莫德片(“艾得辛”),以及天士力药业的心血管药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先后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注册批文。

    

     “凯美纳”的研制成功,打破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卫生部部长陈竺誉为民生领域里“堪比‘两弹一星’成果的重大突破”。

    

     从开始研发到最终研制成功,这颗“新星”走过了整整10年的艰难历程。2003年,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医学博士丁列明和耶鲁大学博士后王印祥等3人,带着刚刚完成化学合成和筛选的新药项目——BPI-2009(盐酸埃克替尼)回到中国,成立了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他们已在该药的研发上花了3年时间。

    

     除了人才,还需要资金,这是新药研发不可逾越的一道坎,在贝达也不例外。从2000年开始研发到2010年研发成功,丁列明和他的团队先后投入了1.5亿~2亿元资金,期间没有任何产出,这虽然对刚处于起步阶段的研发团队来说十分吃力,但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