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医师多点执业难出执行困境:医生"走穴"须待遇跟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9月9日   来源:人民日报

      无暇多点执业咋办?

    

     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树立居民对基层医生的信心

    

     “推行多点执业的初衷虽好,但不太切合实际。”北京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国晖说,“现在大医院人手都很紧张,医生哪里有时间去多点执业?”

    

     “我每天早晨7点多到医院,晚上7点左右才走,周末还要去病房看自己负责的病人,忙得‘脚打后脑勺’,没有精力再出去干活。”一位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3年的眼科博士说,“就连中午有时也没空休息。我们医院不限号,上午病人挂号到11点半才打住。我们4位看普通号的大夫,轮流一人11点去吃饭,12点回来接班,看其他3人剩下的患者,一直看到下午上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分析:“大医院为什么这么忙?其实,大医院庞大的患者群中,一半人是不必来的,他们完全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问题。”

    

     “人们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是因为不相信民营或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这是政府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国恩认为,多点执业就是要打破大医院的人才垄断,让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流动,推进我国患者就医回归正常的“金字塔”模式:大量病人沉积在“底座”和“塔身”的基层医疗机构,少数去“塔尖”专科医院。

    

     “多点执业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是让高端人才流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他的品牌团队,吸引并留住社区患者,实现‘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刘国恩表示,专家的社区团队负责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筛选出的大病患者转给专家所在的大医院,专家才能有更多时间治疗疑难重症。

    

     “走出大医院医生忙与无暇多点执业的困境,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树立居民对基层医生的信心。”刘国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