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兼并重组从渠道杀向终端 医药流通终端商机金十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31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意社1月31日讯 医药行业黄金十年,未必是所有从业者的福音,但肯定是医药零售终端的机遇。这里所说的终端泛指所有的药品从柜台到达消费者的机构,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零售药房、药店、诊所、0TC柜台,还包括网上药房。医药终端,几乎聚焦了医药行业的全部心智,医药企业所有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终端上产品到商品、劳动到服务、价值到金钱角色转换的完成。医药终端的微小变化,都将拨动医药商业、医药工业等众多商品提供者的心弦。

   

  2011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鼓励非公立资本办医、允许执业医师多点从业、药房资格市场化、网上药房迅速发展等变化,医药零售终端悄然变革的新鲜气息,将不断激荡从业者的神经。医药终端的未来十年,大趋势走向如何?是战略者关心的问题。结合国外医药零售市场状况以及快速消费品零售行业的特点,可以预见我国药品终端市场的变革风潮将更为猛烈,也将给医药流通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兼并重组从渠道杀向终端

   

  “终端为王”是一个老词,但不会过时。“终端为王”已经因为药品大法规定药品必须经由零售环节销售给消费者而赢得“传国玉玺”。医药零售终端作为医药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也是最后阵地,凭借可以给消费者足够方便这一“地利”上的优势,凭借可以与消费者一对一直接沟通的“人和”优势,凭借着《药品法》给予唯一法定机会的“天时”,掌握着博弈的主动权,其在医药流通领域的优势战略地位无法取代。

   

  随着医药终端品牌格局的逐步形成,终端之“王”还必然会向终端之“霸”发展,那些赢得了消费者认可的零售终端,将不断在利益的问题上,给上游供应商制造“麻烦”。渠道网络布局为大企业所重视,当政策对医药商业的偏向冷淡后,行业会发现“商业公司”就是个传说,真正的市场话语权在终端,因此,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兼并重组的战火从渠道烧向终端不可避免。

   

    网上药房是影子杀手

   

  消费者追求方便、追求廉价、追求品牌;当有更方便的手段能够得到更加廉价的品牌产品,消费者何乐而不为。于是,网上药房就大有机会。

   

  第三方物流、支付宝等专业化服务的快速崛起,使选择、定单、结算、配送、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运营的过程中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消费者需求认知做基础,这些问题将在不断纠偏过程中,让网购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用筷子夹菜吃一样熟练的习惯,这种习惯将演变成为一种主流购药方式。

   

  随着乔布斯苹果手机技术等类似的推动,网上药房将不断向着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未来,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诊断和获得药物的过程不是大话。

   

  在这个方面,有企业将网上药房、第三方物流、结算、医疗等资源整合起来,集中解决消费者“治病”的问题。这是否叫“第四方物流”,咱不知道。届时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到达一个网上地点,最多几个点击,就可以等待治疗方案的到达。

   

  网上药房需要领导者,更需要统治者,当前的网上药房都是探路者,网上药房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不论如何,网上药房这一影子杀手正在长大,传统药房正在不知不觉中有更多的生意被抢。

   

    非公立医疗终端变革能臣

   

  非公立医疗终端是一个被压迫很久的“无位之臣”。2010年,国家鼓励非公立资本投资医疗产业,非国有资本在医疗产业方面的投资得到“正名”。目前,民营医院受到的诟病很多,但不可以因为民营医院存在问题就否定了非国有资本医疗体系的前程与价值。

   

  非公立医院的起点就是竞争,其发展道路一定会遵循市场化的规律。在消费者利益方面下工夫是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必然过程;非公立医疗体系从容许发展到可以与公立医院同台对话,也是医疗行业企业家诞生的过程。

   

  非公立医疗体系的发展是国有医院体制改革的结果之一,也是前提之一。没有非公立医疗体系支撑,公立医院就不知道要同谁竞争,没有竞争的危机感,公立医院的内部竞争机制就难以有实质性进展,其通过管理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就难以取得本质上的成果,医疗体制改革“看好病”的最终目标就是空谈。

   

  非公立医院是医药终端格局变化的推手。首先,非公立医院药房终端将自成体系,除了国家基本药物,其他药品的采购与应用将有其自身规则;其二,非公立医院药房以竞争为目标的出发点,将改变传统药房、包括公立医院药房的从业行为;其三,非公立药房将医、药、家庭一体化缔结不断放大,以医疗优势冲击传统药房优势难以避免。

   

  对非公立医疗体系的看好,将是2011年医药流通企业兼并医疗机构或投资医疗机构的主因。非公立医院药房从份额上最终超过公立医院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非公立医院将成为引领医疗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引起警觉的是,当前非公立医院体系真正的企业家太少,在赚钱和赚品牌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医院内部发展上还缺乏系统性经验,如何发展竞争优势,赢得顾客的心还是个难题。

   

    医院药房连锁或成别动队

   

  医药流通渠道的集约化有利于监督管理已经成为共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医药流通渠道集约化?有主张兼并重组的,有主张发展信息化的,有主张联盟的,有主张招投标的,等等,不管采取怎样的方法,其采购的主动权在终端。实际上,采购定单的集中或分散是决定流通公司是否集约的主导力量,也是有效力量。目前公立医院是分治的,尽管都在卫生部帐下,但每家医院都是一个独立体,将采购定单下给哪家医药公司,各有各的主张,这正是芸芸众商都有饭吃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个地级市的公立医院药房通过剥离重组,成为医院药房连锁管理公司,如果一个省的公立医院药房成立一个或几个药房连锁公司,大宗品类集中采购,是否是集约化?几十、上百家医院使用的某个品种,从药房连锁公司出一个定单,给某个配送商,其采购额可想而知。因此说,采购定单的集中是解决医药流通渠道集约化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