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21日讯
一直以来,中药材商品的分类怎一个“乱”字了得。
以西洋参为例,在安国分6个等级,在清平分11个等级,而在荷花池则分10个等级,甚至在同一个市场,不同商家对同一种药材的分类也不相同。一个“乱”字把规范中药材商品分类推到了风口浪尖。
10月12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联合编制的国内首部《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下称《标准》)通过专家论证会评审,正式面向社会发布,试图对我国中药材市场统一分类做出新的尝试,以促进中药材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
中药材分类靴子落地
据《标准》规定,无细腿、破疤、虫蛀、霉变;水分不得过12.0%,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5%,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0.20%,符合标准的红参才能称一等红参,而含量相同,稍有黄皮、抽沟、破疤的则为二等……和红参一样,12大类、748个中药材建立了1903个等级的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
记者获悉,在编制工作中,十多位专家走访了安国、清平、亳州等全国规模较大、经营品种齐全的6个市场进行调研,进一步掌握目前中药材品种规格、商品等级划分的具体情况。同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定出符合市场特点、内容齐全的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
“该标准填补了我国中药材流通标准缺失的空白,它不仅规范了中药材的流通、销售环节,同时也将带动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储藏等环节走向规范化,促进成都中药材市场实现由商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转变。”编制组首席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敏如是说。
事实上,我国商品分类标准制修订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专门针对中药材商品进行分类的标准,加之全国各中药材市场经营的中药材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市场不同商家分类等级也不尽相同,从而造成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混乱的局面。
“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价格紊乱是必然。”专家解释说,以太子参为例,去年仅20元/公斤,而今年飚至205元/公斤,涨幅达10倍之多。去年3月至今,升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151个。
对此,近期积极向上游中药材领域延伸的康美药业感同身受。据康美药业相关人士介绍,及时获取原材料价格走势对中药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公司收购亳州药材市场、普宁药材市场、安国市场既是一种产业链利润的诉求,也方便了企业去研究中药材商品分类,做标准制定的先锋,以掌握中药材价格风向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也为今后国家制定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积累丰富的经验。
价格指数初探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价格一路“涨”声不断,价格乱象使得中药材价格指数越来越为业界所关注。
为此,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今年6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信息中心推出“天地•药市大盘指数”,通过价格、权重、交易量等动态数据综合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全国中药材品种最新行情动态。次日,广东价格指数平台也正式运行,开始编制普宁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