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9月20日讯 从2009年8月18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正式启动至今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距离国务院医改办划定的“2010年年底前,各地确保基本药物制度60%以上覆盖”的红线,还有100来天。鉴于经济、卫生等情况不均一,各地都在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精神和基本药物前期实施的经验,进行积极探索和调整。安徽是基本药物招标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其新的招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成为公众和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医改办:双信封,单一货源,最低价中标
自9月1日起,安徽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9月15日,在安徽省医改办主持指导下,全部3批共863个品规的基本药物中标产品已经在网上正式公布。作为全国第一个基本药物100%覆盖的试水者,安徽省的“双信封、单一货源”等做法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对于安徽省“挂网”出现的一些超低价药品,业内颇为担忧:“如果一味惟价是取,是否暗藏质量隐患。”对此,安徽省医改办相关人士表示,降低虚高价格,前提是确保基本药物质量,“一定会对中标药物的质量监控采取高压态势”。
此次安徽省招标,采取企业同时申报技术标和商务标,并且同时投标、同时公示的“双信封”模式。安徽省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标分客观分(88分)和主观分(12分)。“客观分采取计算机评分,以减少人为因素。主观分则邀请了77人的技术评审专家组,这些专家60%以上来自基层医疗机构。”据悉,经过技术标环节,淘汰率大概在40%~50%之间。
技术标合格后的产品,方能进入商务标环节。安徽省直接采取了“单一货源”办法,希望通过明确企业在全省或一个区域内的市场独占权,挤出价格水分。其中,对采购量大的27个品种,划定了相对集中的区域采购。例如大输液类产品,全省分了5个区域进行采购,并向最低价靠拢。“其他产品,90%以上都是全省单一货源,以确保每个基层卫生院使用的基本药物某一规格有且只有一家企业供应。”上述负责人说。
据该人士介绍,这种“包干”的做法,源自国务院医改办在7月份出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确保中标企业获得采购区域内的所有份额”的提法。安徽省此次的议价系统设计,是基于“尽量减少人为影响,降低虚高价格”的刚性原则,“我们设定了几条红线:基层医疗机构既往的实际采购价格、国家最高零售限价、周边11省份的基本药物中标价格。”
按照安徽省此次的招标规则,企业一旦进入商务标环节,品牌和质量因素几乎不再有约束作用,价格成了竞争的惟一利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一家参与竞标的企业告诉笔者,“这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安徽省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省财政直接保证30天内实付货款,这种支持力度很大。” 一些企业认为,从8月8日公布招标办法,整个招标过程比较清晰、公正,单一货源和最低价中标确实吸引企业降低了药价。
但是,评标结果出现的“超低价”也确实让人吃惊。从公示的结果来看,60片的复方丹参片(糖衣)中标价是0.95元。20袋的板蓝根颗粒中标价是2.35元。“一片复方丹参片,不到两分钱;一袋10克的板蓝根,不到一毛二分钱。这个价钱恐怕连糊精、包装的成本都不够,里面到底有没有药?!”根据广药集团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成本核算单,10克装的一小袋板蓝根,按照现行药典的投料标准,其原药材、医用酒精、白糖粉等原料成本已经是0.37元,这还不包括包装、人工、水电、管理、运输、税费等方面的成本。临床常用的250毫升氯化钠注射液,此次中标价为0.98元。而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品种还有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均出现了招标采购制度施行以来的全国最低价。业内一片哗然:“在人工、水电、原辅料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为什么能出现低于成本价中标现象?”某市场主流企业提供的一份价格构成表中,详细列出了一瓶大输液的包装成本:丁基胶塞0.15元,中等质量的玻璃瓶0.6元,铝盖0.06元,再加上液体、标签、包装箱及人工、水、电、气耗等,最低成本也应在1.4元,这还不包括法定缴纳的17%的增值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