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中医强调通识教育 多领域融合激发创造性思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26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生意社7月26日讯 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独特结合。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同情,富有博爱精神的人道主义者。如果只见疾病不见人,是干不好医生这一职业的。在专业知识才能之外,还应加上谦虚、仁慈和幽默,医师要能了解和懂得痛苦、欢笑、死亡、宗教、正义和科学的有限性,这些远比知道最新的药品重要得多。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离不开通识教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艺术上的修养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因为创新的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汇,是现代认知活动的主旋律,两者的融合,会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特的创见,可以构成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巨大张力。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科学家也应有的想象力和胸怀,科学创造需要这样的境界。

   

  1943年以来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知识结构,多是集医、文、哲、理、化于一身的博才者,在其成功之前,不少人获文、哲、医多学科学位。如青霉素的发明者之一弗洛里曾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理学学士学位和剑桥哲学博士学位。

   

  中国古代的医家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缪希雍、薛雪、徐大椿以及现代中医大师岳美中、任应秋、裘沛然等都是十分博学的人。他们卓越的医学成就与其深厚的人文修养密不可分。

   

  在中医人才培养中强调通识教育,打破人文与科技的畛域,让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知识领域有效沟通和整合,激发创造性思维,是通识教育的精义和价值所在。(殷平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