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25日讯 作为一个药商,杨军(化名)一干就是8年,在这期间他收获了财富,却背负了一笔“良心债”——明明出厂价很低的药品,经过层层环节,到患者手中时价格却高出了数倍甚至更多。
医药暴利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将救死扶伤的“药丸”炼成了吸钱的“金丹”?
自己的亲人在购药过程中被“宰”的经历,最终给了杨军自曝潜规则的勇气。
日前,杨军向记者爆料,以他代理的一种出厂价6元的药品为例,经过业务代表、医院、医生等环节,最后以34.5元的价格卖到患者手中,身价陡增近500%。
逐利背后的良心债
“虽然赚了钱,但是过程中心里却有太多的不安。”6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杨军在长春大街上一家火锅店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谈起他的从业经历,还得从10年前说起。当初女友为了寻求事业发展,执意要来长春生活。杨军被迫放弃了在县城还算稳定的工作,来到长春打拼。经人介绍,他来到了长春一家药厂。由于头脑灵活、懂得察言观色、肯吃苦,杨军在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踏上了药品销售之路。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步入了让他备感纠结的漫长逐利之路。
“有了房,赚了钱,这一切都源于药品销售,自从我当上经理那天起,对钱的渴望便越发强烈,而这些愿望能够实现的前提则来源于药品销售暴利。”杨军告诉记者,在外人眼中极其平常的药片,已经成为药品销售人员的摇钱树。
尽管心里会感到不安,但丰厚的收入还是让杨军继续代理着他的药。然而,一件事情却深深地触动了他。
不久前,杨军去探望一位患有脑血栓的亲戚。亲戚为了治病,多方寻医,两年间花了近6万元,而其中花费最大的是吃药钱。“现在医院卖的药也太贵了,我这做药的都有点看不过去了。”杨军很清楚地知道亲戚从中挨了多少“宰”,也让他感到了担忧:如果以后自己得了病,难道也要同样被医疗黑手“痛宰”?
此时的杨军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虽然很纠结,但他还是决定将医疗行业内的“游戏规则”讲出来。
应从制度层面根治药价虚高
在采访中,多名消费者认为,根治药价虚高,关键是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一些消费者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在各公立医院成立药品采购中心,直接与各药业公司联系,斩断目前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加码的“食利”链条,以让利于患者。
长春中医学院的中医专家陈立怀教授在谈及药价虚高的原因时表示,即便医生不拿回扣,这一问题也并不会直接解决。医患矛盾存在已久,而药品在从药厂到患者的流通环节中,医生毕竟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处于环节中的低端。至于这其中利益如何分配、药品价格制定、医院该进哪些药,这些都不是医生能够决定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即便药价降了下去,取消回扣,医生所受的影响也要远远小于医药的从业人员。
对此,他建议,今后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对医药行业的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形成制度上的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暴利链条上的利益分配
“谈起流通终端环节的天价药,回扣那些事情就不能不提。”杨军回忆着。
今年3月,杨军突然得到了药厂的通知,让他代理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处方中成药,出厂价是每盒6.00元。他很明白,要想让药进到医院,最关键的是要攻克两个环节,一个是药剂科的负责人,一个是拥有审批权的负责人。
两天后,他根据以往的“规定动作”,拨通了长春某医院药剂科负责人的电话:“主任,有件事要拜托你,能不能帮忙申报一下我手中代理的药?”
“这个有点难度,但我们是老朋友了,抽个空过来谈谈吧。”对方如是说。
“用钱能摆平的事,那就不算事。”杨军并未花费太长时间,就通过了审批。审批后的药品中标挂网价格为30元,即医院的“入库价”。医院按照在挂网价格基础上加收15%利润的原则,规定零售价为34.5元。
拿到了医院的审批后,杨军又马不停蹄地和相关的科室医生取得联络。“医生,还望多多照顾。”这样的话对于杨军来说,必须要说,因为药虽然进入到了医院,但是如果医生不开方,患者就买不到这种药。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分配规则,每开出一盒药,医生得到的提成是10元。
然而,杨军的工作并未结束。他又开始联系医院的两个朋友。他们分别是医院统方和药房的工作人员。
“又得麻烦大家了,找个时间,把处方数据递过来。”杨军对二人说。当然,按照规矩,这个数据不是白得的。在医院每售出一盒这种药,统方和药房要得到1元的好处费。
这个数据很关键,杨军要把这些统计信息交给药厂进行核对,药厂定期按信息计算回扣。
到了给回扣的时间,他约见了相关的科室医生,按照药厂根据数据计算出的数额,将回扣交给医生。“这个环节,只用现金交易。”
回忆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后,杨军说,每盒药所得的提成是3元,如果用量计算,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其实药品的定价,是按照现有的利润分配机制进行的,而不是药厂想要定这么高。”杨军分析了他代理的这种药的利润分配:在每盒34.5元的销售价里,4.5元是医院利润、10元是医生开处方的提成、1元是统方和药房所得,高出底价部分税金需要4.08元(开票价30.00元,减去底价6元,高出部分为24.00元,按照17%来加收税金),自己得3元,剩下的差额5.92元,为代理该品种人员所应得到的提成奖励,该提成奖励包含开发医院的费用及运转协调费用。
阳光单据背后的秘密
为求证杨军所说的暴利,记者随后与长春榆树市某乡镇医院的一名财务人员取得了联系,并从该财务人员手中,拿到了其所在医院的药品入库和零售账单。
账单上显示,医院药品的零售价比入库价格要高出30%,如进价为28元/盒的某厂家生产的“血塞通滴丸”,售价为36.40元/盒。从账单上看,看不出暴利。
“不用仔细分析,这些账单都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查的了,不会看出问题。”这名财务人员透露,其所在的医院,部分医生拿回扣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从账面上并不能看出拿“回扣”这个环节。而之所以能够躲过审查,在于药厂为药品定价的虚高,即直接把其它费用加在了药的入库定价中,而不是零售价。
为了证实定价虚高,记者以医药代表的身份,拨通了生产“血塞通滴丸”的厂家电话。在电话里,厂家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药品的出厂价为5.30元/盒。
药店利润达100%
接受采访时,杨军接到了一个客户的电话。电话中提到的是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
“这种药是大众药,所以一般放在药店里卖,刚才的电话就是药店的人打来的。”杨军说,药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追求翻倍甚至数倍的利润。
“这种药是以大众服用为主、治疗牙痛的,通常在药店西药区销售。一般情况下,按每盒12粒装计算,出厂价格为0.65元-0.80元/盒不等。”而杨军刚才在和药店的交流过程中,约定好的价格是3元,当然,视不同的药店或医药公司,这个价格要有略微的上下浮动。3元的价格,底价税为0.38元。为追求100%的利润,店也要加3.38元,这样药店的零售价格为8元左右。
另外,他透露,现在市场有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药”,依旧保持低廉的价位,如安乃近、土霉素、索密痛等,许多新药不过是这些老药的“改头换面”,售价却要高出至少数倍。(记者栾喜良实习记者韩啸)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