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铁矿石面临转折谋求建立新矿价机制
中国钢铁业高歌猛进的高潮期已过,对于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也正在逐渐降温。在国内货币收缩的大环境下,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的钢铁行业整体仍是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的“三高一低”特点,将致行业仍难摆脱惯性造成的过剩压力,行业整体面临转折。紧缩态势下,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5亿吨(包含库存),同比增长8.2%;产量6.85亿吨,同比增长9%;产能利用率达89%左右。由于行业库存水平较高,较高的产能利用率较难以转换成较高利润率,预计2011年行业利润总水平较2010年增长不大。
有机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将迎来多年不见的进口矿石量下降的纪录。
中国主导钢厂正在静观铁矿石市场之变,研判矿石供需拐点出现的可能时段,逐渐接受传统矿价机制已不存在的现实,谋求建立与钢价挂钩的更为合理的新定价机制。
中国钢铁业进入低速期,已有多方面的依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新近召开的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网年会上明确表示,钢铁业在中国属于控制性行业,产量和需求会有一定增长,但幅度不会大。有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粗钢产量的增幅大大低于欧洲和日韩。
在以往热火朝天的中国钢材市场中,记者感受到的是平台期的那种不上不下的基调。在十分清淡的交易状况中,一些商家依然存有看涨心态,但却又得到欲涨无奈的结果。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网的分析师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就是向下的压力与向上的支撑在顶牛,整个钢价处在高压力点位上,已不太可能出现过去多年常见的单边上行的市场走势。
渐趋冷却的中国钢铁业对于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在降温。我的钢铁网最新推出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03亿吨,相比去年下降了8%;全年预计进口量在6亿吨左右,或低于去年的水平。这将是自2007年以来中国矿石进口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钢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曾多次对记者表示,多年来全球铁矿石的热涨,是阶段性的供求失衡及全球三大矿对于矿石资源过于集中的控制造成的。随着中国钢铁业的减速,矿石市场的转折是必然会到来的。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也认为,应静观铁矿石市场之变,随着矿石供求拐点的逐渐临近,今后全球矿市将是供大于求。
中国钢铁业在应对高矿价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显得从容和有办法。据矿业分析师高波的观察,中国钢厂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化解高矿价的风险:一是更有效地加强国产矿的配比使用,以降低对进口矿的依赖;二是让矿石的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南非、乌克兰、印尼、智利的铁矿石都已在中国国内使用;三是以商业上可行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增加权益矿的占有比重。今年以来,进口矿价已打破单边上行的惯性,有上有下,年中时段进入谷底,吨价最低仅为124美元。
关键词:铁矿石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