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微利倒逼钢企扩大非主业 铁矿石定价新模式欲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2日   来源:21世纪经济
“季度指数定价的办法,本身缺乏代表性。只有科学性、代表性、公开性,全面性兼具的定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双赢。”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有些激动。
  10月21日,一场“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关于未来铁矿石定价新模式何去何从的争论,在第四届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演。
  赞同者有钢厂经营者,如南钢联董事长兼CEO杨思明。“在目前的定价模式下,钢厂苦不堪言。一个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反对者如金融界人士,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总裁余华彬就直言:“对于未来机制的变化并不太乐观,谈判对手乃是垄断公司,长期以来中方都被动接受”。
  原宝钢集团铁矿石基准价中国谈判团首席代表刘永顺,能理解两者的对立,认为当“顺势而为”——铁矿石价格的指数化、被金融化,但关于具体定价模式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中国2010年的铁矿石进口量将低于去年,目前已成定局。这似乎成为中方重新谋求话语权的契机。
  21日当天,罗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方和外方关于定价新模式的讨论已经保持了一定之间的交流,但是最终采用什么方式,还在争论当中。
  新模式“时机”
  在罗冰生看来,季度定价之所以能够实行一年,有着特殊的不可抗的前提。
  “光讲2009年进口6.28亿吨这个数字不行。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比2008全年进口增加1.84亿吨,增幅高达41.5%;就在当时进行价格谈判的过程中,10月中国环比进口铁矿石增幅48.52%、11月环比增幅57.03%、12月环比增幅80.05%!”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在这种高需求、高增长的情况下,在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进行铁矿石谈判,导致不得不接受指数定价。”
  不仅中方钢企不服,国际钢厂也意见多多。
  在不久前于东京召开的世界钢协年会上,所有的钢铁企业几乎同一个感受:目前实行的指数按季定价模式,带来最大的影响乃是造成全球钢材价格的波动,且周期越来越大。
  “可知现在的定价模式下指数如何采集?”罗冰生说,“主要是把中国到岸的铁矿石的价格,作为指数的基数。但据我们了解,所涉及采集的数据,只约占我们实际进口量的20%左右,且是通过电话的办法来采集的。”
  这是中方认为当前模式没有代表性的证据。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进口情况已不同。21日当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铁矿石进口量为4795万吨,同比下降5.9%。
关键词:钢铁 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