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人物>  正文

农民工春节花销大 专家吁关心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21/2013 09:5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春节期间,农民工在拿到了千辛万苦赚来的工钱后,如何正确消费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过年回趟家花销太大,钱都用得差不多了,干脆留在这儿先挣点钱再做打算吧。”2月20日,往年此时早就收拾行装准备去外省打工的贵州省毕节黔西籍农民工郑国威,在贵阳市人才市场的招聘摊位前转悠着。郑国威告诉记者,他希望快些工作实属无奈。

  “回家和亲戚打打牌,给孩子家人买点东西,一年积蓄就花得干干净净了,我算了一下,这样不如在本省找家企业算了。”郑国威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浙江温州的鞋厂打工,月薪在3800元左右,每月花费500元左右,一年下来,攒了近4万元回家。但过年期间,从大年初二到初七,他不断接到亲戚朋友的桌牌“邀请”,光打麻将就“玩”进去8000多元,直到钱包渐瘪,他才醒悟。“没办法,你跳不出这个圈子,平日见不到的亲朋好友,过年时全都聚齐了,你不玩就是不给面子。”郑国威坦承,他自己本身也有“衣锦还乡”的情结,牌桌、麻将桌就成为了检验“打工成绩”的地方。

  记者发现,和郑国威有着相似经历的返乡农民工不在少数,这种风气正逐渐影响年轻人。来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80后农民工段正鹏春节和同乡的工友聚会,前后花掉近4000元,真是“有了面子,输了里子”。在他家乡,这相当于部分贫困家庭年收入的一半。

  “聚会不去县城,要去市里,吃完饭还要唱唱歌、打打牌,几千元一眨眼就没了。”此外,他还将打工攒下的1万元积蓄全部买了新潮电子产品。“苹果手机、平板电脑还有一个三星笔记本,我的全部家当就是这些了。”

  段正鹏坦言,这样的消费水平确实和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相符,也有些让他吃不消,但他觉得出门打工的目的不在于赚钱,而在于长见识,感受和城市里年轻人一样的生活,“现在还年轻,也没成家,经济负担小。”

  记者在采访中也遇到了“节俭”过年的农民工李超函,他和妻子一个月能挣1万元左右。他说:“国家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过节其实也要健康、节俭。花5000多元过个年,既表达亲情,也很有面子。”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可支配资金逐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返乡农民工热衷赌博,原因不外乎显富心态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两方面。社会各界应关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健康、积极的文化娱乐生活,注重培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消费取向。(记者赵福中 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