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浅社交"的狂欢:电话簿上人多 说知心话的人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08/2013 13:5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2月8日电 (记者 张道正)年味渐浓,兰州青年杜鹏飞坐在一间小酒吧的靠窗座位上,百无聊赖地整理手机电话簿。

  “我可能是老了,有时候盯着一个名字老半天,却想不出这人是谁、在哪认识的。”杜鹏飞有点自嘲地笑说,有时候在街头偶遇一“熟脸”,两人寒暄半天,却叫不出对方名字。

  “逢年过节,群发短信,有些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手机存着电话,仔细琢磨一下,能掏心窝子说话的,翻遍电话薄也找不到。”杜鹏飞告诉记者,城市很大,真心朋友不多。

  与农村依然坚持“串门”的传统交往不同,“浅社交”在城市悄然流行,社会学家甚至还没来得及给出一个官方定义。它最吸引人之处是将陌生人聚合在一起,以兴趣划分圈子,交往成本低、对私人空间干扰小。浅尝辄止,彼此尚可保持安全距离。

  通讯手段正在改变传统交往形式,加之中国各地人员流动空前剧烈,因公因事因私的应酬千奇百怪,社会交往频繁且任务繁重,很多人通过“浅社交”建立朋友圈,积攒人脉。

  媒体记者马天翔对此深有体会:“干我们这行的,天天要接触人,各式各样的人,当官的,经商的,工人,农民……天天递名片、报头衔,说实话,我记住的真还没几个,估计人家记住我的也不多。”

  在这种“浅社交”的狂欢下,人们是否又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呢?答案自然也不容乐观。《南方都市报·城市周刊》曾在某期封面“精确社交”刊文《今天的社交:庸众的事业》称在各类社交网站,比如微博上,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弥漫着聒噪、起哄、狂欢气息的话语场。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说,“浅社交”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人际交往方式,它很容易让陌生人因为新奇以及共同兴趣带来的交往产生愉悦,但也很容易因为没有共同持续的生活圈子而使交往趋于浅显,以致电话薄上人数越来越多,能够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莫兴邦建议,要交到知心朋友,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不要抱着功利性的目的。与人交往真诚相待,淡化物质性或商品性;无力改变现有的快节奏工作环境,不如从现有的工作环境中去发展自己的至交,从人群中找到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开展各种互动活动,保证一定的固定社交圈子,深化人际交往,心灵才不会孤独。

  走在回家的路上,人们翻看着手机通讯簿,要拜年了,才发现可以说知心话的人越来越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