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1月17日电 (记者 张伟 实习生 杨正桃)17日,记者从贵州省禁毒委获悉,贵州省“阳光工程”新型禁毒模式颇具成效,截至2012年12月31日,贵州全省已建成“阳光企业”、“阳光家园”137个,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约2.3万名。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影响,加之贵州与毒品内流的通道之一云南接边,贵州毒情形势愈加严峻。针对贵州禁毒工作的难题,贵州省在“三位一体”的禁毒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成效显著的“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新型禁毒模式。
“‘阳光工程’即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健康、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为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贵州省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省禁毒委主任崔亚东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阳光工程”通过就业平台,使戒毒康复人员有业可就、有稳定收入、有固定住所、生理身心健康有人关爱等,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一个找回自我的平台,消除了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更好的促使他们回归社会。
贵州省“阳光工程”禁毒模式创新于2006年,2006年4月8日,都匀市“爱心棒球加工厂”成立,这是贵州省建立的第一家集中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的工厂。2011年6月,孟建柱到贵阳考察禁毒工作,对贵州的创新禁毒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9月,贵州省将“阳光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职责,“阳光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里程碑。11月,国家禁毒委召开会议,将贵州省“阳光工程”禁毒经验推向全国。
“刚开始,我是抱着‘混’的心态来‘阳光就业家园’的,以为这是政府的‘面子’工程,但在这里生活三个月后,我得到了许多帮助,体会到了政府的关怀,在这里,我找到了尊严、找到了生活的勇气。”现为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员工的李敏告诉记者。李敏19岁便吸食毒品,曾先后因三次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或劳教,进入“阳光就业家园”后,李敏被员工们选为班长。
目前,“阳光工程”初显成效,贵州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低、重新违法犯罪率下降、因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的比率大幅下降。同时,吸毒人员的管控率得到提升,戒毒康复人员受益、家属满意,群众赞誉。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省已建成“阳光企业”、“阳光家园”137个,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约2.3万名。
谈及“阳光工程”,安徽省阜阳市禁毒办副主任康庄说:“此次赴贵州考察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以‘阳光工程’为学习榜样,再接再厉,力争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