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福州“堵情”甚重 电动车多成“堵因”之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09/2012 20:03: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11月9日电 (郭熙婵)中国城市运动会2015年将在福州举办,届时福州城市交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1位中国交通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9日下午受邀,出席福州市中心城区近期道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咨询会,就福州“治堵”出谋献策。

  经过当天上午对福州市区高峰堵点和瓶颈路段进行实地勘察后,与会专家均表示,福州道路交通总体状况良好,但上下班高峰时期及部分路口“堵情”较为严重,呈现单中心特征显著、道路网密度不足、电动车数量庞大的特点。

  福州市副市长林瑞良坦言,福州43%的人口、49%的岗位集中在二环内;人均日出行2.28次,平均出行距离4.2公里,远低于其他国内同等城市,而且54%的出行高度集中于老城区。此外,目前福州道路面积年均增长速度为3%-7%,远低于机动车20%-30%的增长速度,造成了道路服务水平低,道路拥堵区域呈扩大趋势。福州的电动车大军也不容忽视,截至目前总量达100万辆以上,在中国内地属罕见。

  提升福州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能力成为“治堵”良方。林瑞良表示,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轨道交通1号线计划2015年通车,2号线2013年将动工建设,6号线、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正抓紧推进前期工作。新一轮轨道线修编,初步规划10条线路,总长280公里。

  不仅如此,福州计划在2015年之前把道路通行能力提高20%-30%,公交出行率提高到25%以上,步行、非机动车出行比例保持在55%以上,市区实现15分钟上快速路、30分钟上高速路。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陆锡明表示,福州改善道路交通一定要注重交通系统的配备和完善。

  针对庞大的福州电动车数量,陆锡明认为,提高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者之间不会相互干扰,这对福州“治堵”至关重要。

  而针对福州的单中心特征,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专家提出,构建快速道路交通体系是把福州中心区集聚功能向外扩散的最佳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