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17日电 题:上海:让“七十”帮助“八十”
中新社记者 宗晨亮
老伴在早年离世,年逾八旬的欧阳祝成了独居老人。对于身患慢性病的他而言,吃饭、看病都颇为不易。好在街道志愿者韩伶俐每周都会来到他家中,帮助他操持家务,陪伴他看病买药。而韩伶俐自己也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
这是上海今年力推的“老人互助”助老模式,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老伙伴”计划,旨在通过低龄老年志愿者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联络,解决高龄、独居老年人的生活困难,使他们得到更多社会关爱。
截至2011年底,上海的独居老年人数已达22.36万人。而在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8亿,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预计达2.21亿,占总人口的16%。据预测,到2035年,每两位老人,对应仅有1名孩子,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进、住不起、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必须面对的难题。
上海的“老伙伴”计划应时而生。上海天山街道为老服务社负责人英先生告诉中新社记者,在欧阳祝老先生所生活的天山街道,共有1百余名与韩阿婆一样的“老年志愿者”,他们要照顾约500名比自己年龄更长的老人。
谈及为什么要做这份志愿工作,韩伶俐表示:“我退休之后很寂寞,所以愿意参与志愿工作。第一次见到欧阳老先生的时候,他说你自己也年纪大了,我说我现在比你年轻,身体比你好一点。”
“老人互助”模式不仅有助高龄老人,同时也为低龄老年人提供了继续参与社会的契机。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薛峰介绍,上海计划为此招募和选拔至少2万名低龄老年志愿者,去帮助10万名高龄、独居老人。
记者从天山街道获悉,尽管老年志愿者的工作完全是无偿的,但“老伙伴”计划老年志愿者的招募工作非常顺利。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给予独居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同样是该计划的初衷。结对老人之间的情感联络,让他们感到“不孤独”。
年逾八旬的严庆云老人也有一个“老伙伴”,68岁的老年志愿者陆衷宝每两天给严老伯打一个电话,每周上门聊一次家常。严庆云表示:“一个人总希望有人关心的,现在这样,虽然退休了,但是我感到生活蛮幸福的。”
薛峰表示:“目前上海市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3岁,因此在60岁到83岁是生命中一个很长的阶段。从低龄老年人群中发现应对老龄化的积极因素,将是上海今后持续破解老龄化挑战的一个主要思路。”(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