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库车5月14日电 题:物探队长董刚的“怕”与“喜”
中新社记者 石岩
“我现在这顶乌纱帽就在兜里揣着,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全没了。”站在位于南天山深处、海拔逾3000米的塔里木物探处247队野营地前,38岁的队长董刚指着自己头上的白色安全帽,笑着对中新社记者说。
董刚从事的物探工作俗称“找油”,该工序位于整个油气勘探开发的最前端,有油气勘探开发“先锋队”之称。也正是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董刚和他的队友们面临的危险性数倍于其他工种。依照塔里木油田“属地责任”的安全章程,作业区一旦发生事故,都将被“算在队长头上”,后者的压力,可以想见。
“我们干的是山地勘探,这是物探工作中最苦、最险的一种。”董刚说,塔里木盆地山体高大、断崖林立、沟壑纵横,而施工器械全靠人抬肩扛,个中艰辛,“只有干过这行的人才知道”。
除此以外,塔里木盆地气候多变,“一天有四季,风雨雷电雹”,而植被的稀少造成工区内突发性洪水频发,给一年有三分之二野外作业时间的物探队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谈及洪水,有着17年物探工作经历的董刚至今心有余悸。2010年,位于他们作业区内的库车大峡谷突发60年一遇的特大山洪,造成千余人被困,数人罹难。而他所在的作业队因为准备充分,1500人得以全身而退,无人伤亡。
风餐露宿的野外作业同样侵蚀着物探队员的健康,“在我看来,干我们这行的胃都难好。像我为什么吃这么胖?平常吃饭不按点,遇到吃的猛K(俚语,亦即大吃)一顿,不胖才怪?!”抚着自己凸起的肚皮,祖籍山东的董刚爽朗地笑着。
与此同时,队员们的心理健康也让董刚忧心。“每个物探队都有几个心理状态不太好的。”董刚苦笑:“一般四个月是个分水岭,四个月的野外作业后,干劲再足的人也会变木变疲,精神状态低落,需要心理调节。”
生活的单调寂寞,也是队员们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董刚所在的物探队有二百余名队员,其中只有两名女性。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让“一帮大老爷们儿”除了干活睡觉,百无聊赖。董刚苦笑着说:“精神上的匮乏也很要命。”
让董刚稍感欣慰的是,单调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同样造就了物探人单纯的性格。“一帮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难能可贵,大家都珍惜这缘分。”董刚说。尽管他知道,队员们“并不是天生这样。一天下来,累得跟傻子一样,倒头就睡,谁还有精力去玩心眼儿?!”
然而,作为物探人,董刚最大的欣慰,还是来自于工作上的成就。1990年进疆以来,董刚所在的247队转战于塔里木沙漠、戈壁、沼泽、山地之间,近十年间,共完成地震采集项目20个,价值工作量近12亿元人民币,连续7年年产值过亿。仅部级表彰奖励,该物探队就获得过12次。
值得一提的是,2008—2009年间,董刚率领他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克深1、2三维勘探项目,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
“可以说,我们是西气东输的主力!”董刚挥舞着右手,自豪地说。
然而,谈及最让自己喜悦的事情,董刚的回答却让记者多少有些意外——“那当然是收工回家的时候”。“没有长久离开家的人,不知道家的珍贵。”董刚感慨:“只要让我回家,给老婆做牛做马都愿意。”(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