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史迪威赞:中华民族的好男儿 朱锡纯(1924-),又名邓锡纯。湖南平江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第5军新22师政治部少尉干事。是幸存老兵中少数获颁“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章”者。 1942年9月的一天,史迪威将军来到医院看望他,说了以下这段话: 上帝保佑你,从死神手里挣脱的孩子,你越过了中缅未定界的漫不见天的原始森林,爬过山高峻岭空气稀薄的那加山脉,渡过了滂沱大雨一夜成河的雨季,熬过了饥馁交困的危机,抗拒了病疫流行的摧残,忍受了蚊蚋虫蚁的叮咬。你具有顽强刚毅的精神,从而战胜了途中的千难万险,可钦可嘉。你是中华民族的好男儿!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平江
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漫山几人归
——追访中国远征军幸存者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70年前,也就是1942年的3月,为保护中国与盟国最后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由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援英抗日——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到国境外作战。经此一役,尤其是之后的大撤退,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清明将至,今天,我们藉由这些从缅甸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中国老兵之口,来回忆这场战争的惨烈,来祭奠那些捐躯异国的烈士英灵。
123456下一页
![]() |
![]() |
我们营救了7000英国人 黎模达(1923-)。湖南省株洲市人。1941年入伍,在税警总团学兵队,新38师迫击炮连少尉文书、军医处中尉文书。他所在的部队在仁安羌成功地营救了7000名英国军人。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株洲
在战史上称为缅甸防御战的一系列战斗中——第200师在同古孤军苦战12天,伤亡达2000多人,歼敌5000多人……同古之役,日军哀叹为“自旅顺口攻城以来最为艰辛之一役”;新38师113团经浴血奋战,解救出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地区的英缅军7000多人。
然而,中国远征军入缅时仰光业已失陷,错过了保卫滇缅公路的最好时机,加上盟军之间的勾心斗角、指挥机构叠床架屋,中国远征军此前在缅南的苦战,仅其结果是——“徒使战士之血膏于原野”。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
![]() |
与老妹妹相依为命 江润德(1921-)。湖南长沙人。原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第66军新38师通讯营第1连少尉排长,曾参加仁安羌战役,头部重伤。与妹妹均终身未婚,几十年来相依为命。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长沙
缅甸防御战失利后,在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参战的3个军、9个师分道撤往印度东北部、滇南和滇西,这支中国军队真正的溃败、灾难与悲剧由此开始,而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军主力(缺第200师)经野人山撤退,更是记录着中华儿女埋骨异域的永远悲怆。
在缅北野人山的撤退中,还有两支部队的境遇至为悲惨且较少提及。一支是由第5军96师副师长胡义宾率领的师部及287团,辗转奔驰,于1942年8月中旬经江心坡回国,仅存病弱官兵300余人,损失兵员共2500多名,副师长胡义宾遇袭身亡。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
![]() |
树上的日本人被他“突突”下来 郭俊超(1919-)。河南省郾城县人。1937年,装甲兵团补充营第3连士兵,第5军新22师65团第2营少尉排长。参加昆仑关战役与第一、二次入缅作战。 老伴:你多晚去当兵去? 十八岁吧! 记者:您是哪个部队? 装甲兵团补充营第3连。 �
另一支是新28师83团(含84团1营与3营1连),这支部队的撤退线路与胡义宾部基本相同。战史记载,该路军于9月5日返抵云南碧江,从缅甸抹谷至碧江,图上计算约1300公里,足足走了4个月,2000人最后剩下不到200人……
有多少中国士兵倒在异域撤退的归途中?以第5军为例:该军动员时为42000人,阵亡7300人,在撤退中损失14700人,剩余2万人。据杜的估算,中国远征军动员总数约10万人,仅余4万人,如果加上新28师的数字,至少有16500人的中国士兵倒在野人山一线。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
![]() |
因病掉队被部队报了个“死”字 闫廷春(1919-),原名罗廷玉。贵州贵定人。第66军新28师84团士兵。闫廷春从缅甸回国后,因病掉队,部队给他报了个“死”字,由此流落腾冲。 2005年4月摄于云南省腾冲中和
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些肖像与口述,来自真正“九死一生”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幸存者。
70年前,他们是热血的青年,是同古孤军中的一员,是仁安羌与敌搏杀的勇士,是野人山的绝境中挣扎回返的赤子……
他们从众多牺牲者中生还,烽烟散尽,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他们从那个时代艰苦跋涉而来,将当日的惨烈赤裸裸地展现人前。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
![]() |
我和太太在广州参加集体婚礼 张义拭(1918-),原名张聿栻。 山东省莘县人。1936年任税警总团工兵营学兵、工兵班长,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1942年春,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第66军新38师114团第1营第1连连长。 抗战胜利后,我们114团1连负责接收黄埔军校,在广州由同乡介绍认识了夫人冯次霞。她是佛山人,当时在广州读书,后来我们举行了集体婚礼,共有38对连级以上军官参加。2011年12月摄于吉林大安
不只是一个老兵在记者面前褪去衣裳,袒露出一个枪疤弹洞,衰老的肌肤包裹着难愈的伤口……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斗都同样伟大,每一次牺牲都同样悲壮,每一个亡灵都令人崇敬,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铭记!(记者 杜江)
上一页123456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