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列车追尾,造成多人受伤。图为伤员被迅速送入就近医院进行急救。汤彦俊 摄
中新网9月28日电 综合消息,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两列车发生追尾,导致200多名乘客受伤送院治疗。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称,事故调查原因将经过深入细致调查后公布。目前,上海已经成立由市安监局牵头的调查小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要查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
十小时微博全记录追尾事故 网友追问调查报告
27日下午,上海地铁十号线两列列车发生追尾。从事故发生后的10个小时内,事发现场的乘客、交通部门,救援人员用微博还原了这起中国最为严重的地铁事故。
网友“安默然lucky”在14时45分发表的微博是记者能找到的最早报道:“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了!现在车停在豫园路站和老西门站之间。”
14时49分,“在车厢最后面的”网友“季法师”发出了一张现场图片,一名受伤女子躺在地铁车门边。
15时17分,上海地铁官方微博首次证实,“上海地铁10号线因设备故障导致该故障区段(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下行区段)2列列车碰擦。”
15时33分,该官方微博再次表示:“今日14时10分,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期间14时51分列车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两列车不慎发生追尾。14时51分,虹桥路站至天潼路站9站路段实施临时封站措施,其余两端采取小交路方式保持运营。”
16时03分,上海地铁官方微博称:“15:50,经抢险队努力,所有伤员已经全部送医院,并得到及时救护,故障列车已经开始实施拖离作业……公交配套应急预案也已经启动,预计运营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请出行乘客避开上述运营区段。”
27日晚,上海地铁有关部门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尤感愧疚。全力抢救伤员,尽快恢复运营;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追责;坚决整改举一反三,再多致歉比起实际损害也显苍白,但还要深深道歉。”
晚22时许,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就事故进展刊发了最新消息:根据事故调查组要求,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至四川北路区段,于9月28日起暂缓运行。”
晚22时22分,最早从事故现场发出微博的乘客安默然lucky再次更新微博 :经历了下午有惊无险的事故之后,又大吃了一顿来压惊。心里还是有一些后怕。庆幸的是受伤的人不多,相关的救援也挺及时,几百人的疏散有条不紊没有发生踩踏!但地铁的安全状况确实让人担忧啊,谁能解释一下为啥在南京东路停车20分钟,豫园停车8分钟后还是撞了?等待调查报告……
追尾事故致271人入院就诊 无危重伤员
上海市人民政府27日晚间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的最新情况。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称,当晚不会公布事故调查原因,将经过深入细致调查后公布。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说,截止晚上7点,有271人到附近的7家医院就诊检查,其中已有180人出院,其余61位住院治疗,另有30名乘客在急诊观察室进行观察,24小时观察若无碍,亦可出院。目前没有危重伤员,也没有人员死亡。
徐建光说,当天下午110急救中心接到警报后,即刻调动62辆救护车赶往现场急救,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曙光医院、瑞金医院、长征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和卢湾区中心医院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召集医学专家和急诊床位,第一时间救治伤员。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孙建平在通气会上表示,目前已成立由上海市安监局牵头的调查小组,上海市建交委、交通港口局等部门以及第三方独立专家参加,下设专家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同时,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将牵头会同申通地铁集团等部门,做好事故的后续善后工作。
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运营方)总裁俞光耀在表达了对上海市民和乘客的歉意后,介绍了目前10号线的运营情况。他称,当晚7点10分,经过轨道、供电和信息全面检查后,加上安全因素,地铁10号线以每小时45公里的低速恢复运行。
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俞光耀坦言,今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和上海地铁10号线开错方向后,他们即召见卡斯柯公司高层,该公司承诺不会再出现相同的信号故障。俞光耀表示他们不希望看到目前的局面,要在弄清原因后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据悉,经过对上海地铁追尾事故现场情况的评估,相关部门决定上海地铁10号线28日停运。
9月27日,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新闻通气会,申通地铁有限公司总裁俞光耀鞠躬致歉。中新社发 陈中秋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道歉微博两度删除 申通地铁董事长鞠躬致歉
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后,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就追尾一事致歉,随即又删除道歉微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再发微博再删除再发,引起很多网友关注。
27日下午,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发生后,上海地铁就通过其官方微博就10号线追尾一事致歉。在第一条微博中,上海地铁写道,“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尤感愧疚。全力抢救伤员;尽快恢复运营;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追责;坚决整改举一反三;再多致歉比起实际损害也显苍白,但还是要深深道歉。”但这条微博很快被删除。
就在网友议论道歉微博为什么被删时,一条标注为“心声”的微博又出现在上海地铁的官方微博上。上面写道,“10号线运营正在逐步恢复,事故原因将进一步调查。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我们对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深感愧疚,事故发生后,车厢里互救互助有序撤离的感人场景,让人倍感温暖,那些一路狂奔全力参与抢险的武警消防官兵和抢修队员,让人肃然起敬……”更为戏剧的一幕随后出现了,第二条致歉微博在发出不久后也被删除,这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就在此时,上海地铁微博又发出“再次致歉”,内容与第一次发布的致歉微博相同。这条微博在发出40分钟内,就被转发3718次。
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新闻通气会现场,申通地铁董事长俞光耀表示,9月27日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两列车追尾,造成多人受伤,无人死亡。他代表申通地铁对本次事故对市民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对受伤的乘客深表慰问。“但作为申通总裁来说,我不希望看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但既然这个事情发生了,我们一定要把问题调查清楚。”随后,俞光耀在通气会现场鞠躬致歉。
上海成立事故调查组 俞正声强调做好善后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在27日晚间的新闻通气会上说,目前,上海市已经成立由市安监局牵头的调查小组,上海市建交委、交通港口局等部门以及第三方独立专家参加,下设专家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同时,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牵头,会同申通地铁集团等单位,做好事故的后续善后工作。
追尾事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抢险指挥现场表示,要尽快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10号线何时恢复,要做好安全评估。
俞正声在获悉事故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位于中华路复兴中路口的抢险现场指挥部,在听取地铁方面的情况介绍后,俞正声要求地铁抢险各方,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其他线路的运行安全,严格按照操作标准一丝不苟保持正常的运营秩序,确保城市正常运行。俞正声说:“目前首先安置伤员,无论如何不能在慌乱中间又产生次生灾害,马上通知各条线路,按照原来的操作规范一丝不苟工作。”
随后,俞正声又来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看望慰问正在这里救治的事故受伤乘客。在详细了解住院伤员情况后,俞正声来到病床边,向受伤乘客表示慰问。他要求医疗部门确保伤员得到全力救助。
当天傍晚刚刚结束国外访问返回上海的上海市长韩正,也直接从机场赶赴事故现场了解情况,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抢救伤员,抓紧调查事故的原因。
专家:中国地铁问题主要集中在信号系统供电设备上
7月底,上海地铁10号线曾经发生信号故障,原本开往航中路方向的列车在Y字形分叉口开往了虹桥火车站。事后,地铁运营方解释为信号故障,并表示歉意。但仅仅几天之后又出现了故障。8月2号,10号前一趟列车在隧道区间内发生故障停运,但故障车车门却无法打开,所幸这一过程中并无发生任何意外,而就此次故障,上海地铁方面也作出了公开道歉。而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列车追尾事故,造成至少260人受伤。
接二连三的几次地铁意外,让上海市民对地铁安全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有媒体报道,上海地铁10号线的信号供应商为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也是温州动车相撞事故线路的供应商,在建项目包括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信号系统、 广州地铁6号线信号系统、 深圳地铁5号线等。
近期全国各地地铁频发故障,中国是否进入了地铁故障高发期?为地铁建设降速,是目前不少专家都在呼吁的内容。据悉,国外大城市每年地铁建设速度往往不超过10公里,莫斯科200多公里地铁的建设花费了近70年才完成。但中国城市每年轨道交通要完成40公里甚至60公里以上的比比皆是。
有业内人士感叹:“实际上,我们用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年走过的历程。”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石明磊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单纯从工程技术角度看,短周期高密度工程建设,必然会增加工程管理难度、增加消耗、降低安全性。”
但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梁青槐认为,中国各地接连发生的地铁故障,大部分问题集中在信号系统和供电设备上,“不能因为个别的故障事故,就放大到整个城市轨道存在安全隐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