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7国联手人造太阳 “中国制造”首批部件开始生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8日   来源:新华网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中国承担的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部件――ITER导体任务近日正式开始批量生产。

  项目负责人武玉研究员介绍说,中国的ITER导体生产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在参与ITER计划的7个国家中,中国是目前在此方面达到100%国产化率的两个国家之一。

  据了解,中国首批ITER部件生产大厅,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专门为超导导体研制生产而新建的,在这个4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安装有自主研制的导体成型机和绞缆、收缆等设备,此外还包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长达1000多米的穿管线,这为中国全面完成ITER计划国际采购包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美、法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46亿欧元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量。这一过程与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类似,因此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中国是参与这个计划的7国成员之一,承担了ITER装置近10%的采购包。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罗德隆介绍,超导导体是ITER装置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十分关键的核部件,其质量问题十分重要。ITER参与的七方中有六方均分摊了导体制造任务,ITER国际组也有一系列的质量和测试标准。

  在过去的近3年里,在科技部、中国聚变中心的支持下,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工业厂家开展了密切的配合,在导体生产中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在实现全部国产化的基础上,始终严格按国际组的标准,做到质量第一。中国国内一些相关生产企业也在ITER超导导体的研发和制造过程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大提高。

  “中国将通过参与ITER计划全面促进国内核聚变领域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和未来能源问题承担责任。”罗德隆说。(蔡敏、邓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