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惊闻“提高起征点不利于培养公民意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22/2011 17:21:24   来源:国际在线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一牵涉到广大民众钱袋的重要数字,由于进入今年“两会”议题,近来饱受关注。近日,接近决策层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个税起征点将提高为2500元或3000元。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税率级次和级距两大改革办法引起了多方讨论。有专家和网友认为,提高起征点,会减少纳税人口,特别是西部地区个税纳税人口将大大减少,或不利于培养公民意识。(3月22日 中国青年网)

  个税起征点(免征额)是提高至2500元还是3000元,抑或是部分人大代表提出的5000元,一切尚是未知数,这既需要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做进一步修改,然后上报给国务院,更需要交由全国人大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定夺。当然,从目前坊间反馈的信息看,大多数人希望起征点高一点,再高一点,最好能达到人大代表所称的5000元。但令人诧异的是,面对老百姓的这一强大呼声,竟有专家认为,“提高起征点,会减少纳税人口,特别是西部地区个税纳税人口将大大减少,或不利于培养公民意识。”

  这一观点似是而非,表面看提高起征点,确实会减少缴纳个税的人口,但实际上,缴纳个税的人少了,并不能得出“不利于培养公民意识”的结论,两者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而且,这一观点混淆概念,放大了个税的作用,遮蔽了公民纳税的真相,将个税等同于公民的所有纳税。因为事实上,公民要缴纳的税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绝非只有个税而言,众所周知的是,公民纳税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在商场购一套500元的衣服,其中就涵盖了17%的增值税和13%的营业税;40元一张的电影票含营业税12元,三口之家看场电影缴税就达到了36元;每斤2元的食盐中,就有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简单地认为不缴纳个税,就不利于培养公民意识,是轻佻而不负责任的。

  其实,培养公民意识的渠道多种多样,未必非要从纳税这一环节来培养。比如,涵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再比如,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激活公民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再或者,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为公民的民主参与、自主自律和葆有公共精神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即便以纳税为例,培养公民意识也很容易呈现。笔者认为,从纳税的角度而言,从三大方面都能培育公民意识。其一,在宣扬公民有纳税义务的同时,更要告知公民纳了什么税。当前,仍有不少国人并不知道自己纳税了,纳了什么税。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通常是,在超市和商店的收银条上都详细列明消费税等流转税的具体数目,而遍观国内,我们根本就找不到类似的做法。

  其二,告知公民纳税的具体流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让公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正是尊重纳税人的体现。尊重纳税人,就应该向公民详细告知公共财政都花在什么地方。

  其三,让公民真正享受到纳税人的尊严,这就需要向公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最新一期的新民周刊刊登了这样一件事,在加拿大温哥华,女人生了孩子之后,每到就餐时间,就会有送奶工按响门铃,送来的小筐里面,按照营养标准配好了婴儿一天所需的牛奶和果泥。这笔费用由加国政府‘慷慨解囊’,她要做的只是将食物喂到孩子口中。

  此外,培养公民意识还体现在尊重公民,比如不动辄增税,即便增税也应符合程序正义,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税收法定原则——是否征税、征什么样的税、征多少税,应有立法机关决定,而不是政府部门拍板,而且征税之前应充分征求民意,人大代表应做充分的公开辩论。

  在当前人们倍感税负极高的现实语境中,大谈“提高起征点不利于培养公民意识”,不仅不合时宜,还让人窥见出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漠。(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