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四川“后援建时代”:住好房子更要过好日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3/2010 01:3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12月2日电 (记者 邹辉 杨杰)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如期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一直强调“民生优先”的四川主政者,考量更多的是“努力让灾区群众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地震900多天后,来自地震重灾区的情况喜人:德阳建有“广厦千万间”,33.8万户农民已入住新家;在阿坝州,12万户家庭已进入新居,21段国省道年底将升级改造完毕并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在雅安,灾区群众已全部搬进新房,工程移民群众也将在年底全部入住新居;在绵阳,“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广元,564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工99.47%、完工88.83%;1040个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完工86.44%……

  “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虽然地震让我们失去家园,但是政府和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好10倍的新家。”76岁的彭州受灾群众王云说。

  今年初,四川即已布局“后援建时代”,期望通过增强灾区发展能力,让民众过上“好日子”。不久前召开的四川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坚持把安民贯穿于灾后恢复重建始终,下大气力解决民生难题,努力让灾区群众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调整灾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外来资本,加强对灾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帮助地震灾区民众就业等一系列提升灾区发展能力的措施,目前已经显现成效,灾区民众收入明显增加。截至10月末,四川地震重灾区已实现九成以上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邛崃市平乐镇花楸村党支部书记刘本金告诉记者,今年花楸村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人民币。而地震前的该村人均只有1000多元。灾后重建,村里出山的羊肠小路变大路,碎石路变水泥路,从城里开车来收茶叶的车队排成长龙。通路后,14家竹子加工厂落户花楸村,近300名当地青年回乡就业。

  目前,中国官方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要用好政策,放大政策效应,努力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推动地震灾区全面恢复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