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向“网络毒祸”亮出利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27/2010 16:22: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余晓洁 邹伟 周英峰)9月27日,中国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安监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关于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的公告》,要求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五部门一齐“亮剑”,剑锋直指危害严重的“网络毒祸”。

  有一种说法:没有易制毒化学品,就没有毒品。易制毒化学品,在中国被定义为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化学原料和配剂。目前,在中国列入管制列表的有三大类24种。第一类是可用来制造毒品的原料,有13种;第二、三类的绝大多数是可用来制造毒品的化学配剂。

  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易制毒化学品在工农业生产经常用到,可一旦流入非法渠道,就可能被用来制造毒品。大麻、可卡因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冰毒、摇头丸是人工合成的毒品。它们有一个共同地方,就是制造过程都离不开易制毒化学品。

  众所周知的毒品“K粉”,羟亚胺就是制造它的重要原料,属于被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在中国,政府只批准了1家羟亚胺合法生产企业,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投产。但上网一查竟然发现,截至9月27日,网上相关销售信息竟有20多万条。

  羟亚胺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开放、匿名的特点,把它当作发布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联络毒品交易和传播制毒工艺的重要平台。

  今年8月,中国山东公安禁毒部门破获一起案件,缴获300多毫升主要成份为甲基苯丙胺的新型毒品“神仙水”。此案中,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展贩毒下线,收集学习制毒的技术,购买制毒的原料和设备,又通过网络贩卖制造出来的毒品,收取贩毒资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制毒、贩毒。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从源头控制毒品产量,降低毒品危害,就必须对三大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张新枫说。

  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对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发布主体、内容信息和监督检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严格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发布的准入制度,任何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要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等资质材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