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余晓洁 邹伟 周英峰)9月27日,中国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安监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关于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的公告》,要求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五部门一齐“亮剑”,剑锋直指危害严重的“网络毒祸”。
有一种说法:没有易制毒化学品,就没有毒品。易制毒化学品,在中国被定义为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化学原料和配剂。目前,在中国列入管制列表的有三大类24种。第一类是可用来制造毒品的原料,有13种;第二、三类的绝大多数是可用来制造毒品的化学配剂。
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易制毒化学品在工农业生产经常用到,可一旦流入非法渠道,就可能被用来制造毒品。大麻、可卡因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冰毒、摇头丸是人工合成的毒品。它们有一个共同地方,就是制造过程都离不开易制毒化学品。
众所周知的毒品“K粉”,羟亚胺就是制造它的重要原料,属于被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在中国,政府只批准了1家羟亚胺合法生产企业,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投产。但上网一查竟然发现,截至9月27日,网上相关销售信息竟有20多万条。
羟亚胺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开放、匿名的特点,把它当作发布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联络毒品交易和传播制毒工艺的重要平台。
今年8月,中国山东公安禁毒部门破获一起案件,缴获300多毫升主要成份为甲基苯丙胺的新型毒品“神仙水”。此案中,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展贩毒下线,收集学习制毒的技术,购买制毒的原料和设备,又通过网络贩卖制造出来的毒品,收取贩毒资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制毒、贩毒。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从源头控制毒品产量,降低毒品危害,就必须对三大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张新枫说。
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对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发布主体、内容信息和监督检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严格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发布的准入制度,任何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要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等资质材料。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