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民众权利不能在监视下“被保护”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9/2010 16:48:49   来源:国际在线

  “面对黑漆漆的摄像头,总觉得有人在看着我,顿时感到手足无措,身体也僵硬起来。”芜湖市民韩芸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坐出租车让她不自在,原因就是她坐的出租车装上了摄像头。出租车GPS系统在许多城市已广泛使用,重庆、西安、包头、南昌、枣庄等地的出租车也正在陆续安装此种设备(新华网9月19日报道)。

  相信每个人都不愿在被监视下生活,并且一旦发现自己的生活被监视,一个针孔式摄像机在你按动密码时无声无息地盯着你,将心比心,又有多少人能够对“隐私不被泄露”的单方承诺保持完全的信任?

  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车司机及乘客安全不放心,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无可厚非。但利用GPS定位系统和摄像头随时监测乘客和司机的一举一动,会使很多人感觉处于在一个缺乏信任和温情的环境中。一个人若从小就在一种受严密监视的环境下成长,便有可能将监视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从而给社会的民主和谐、相互信任及个人的自由隐私带来潜在的威胁。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里,学习如何信任及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而过度的监视体系恰恰与之相悖。

  尽管在出租车内安装摄像头有“保护乘客与司机的安全考虑”、“减少犯罪”等理由,但安全监护也是有前提的,对民众采取的任何措施,必须基于对公民权利、基本自由、文化特性和国民价值观念的尊重。出租车内安装摄像头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某项公共安全举措的推行,常常只是为了满足某个部门自身的管理方便,置民众的各项合理需求于不顾。因此,那些凭借资源垄断地位推行的种种简单粗暴的管理举措也就常常成为质疑对象。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摄像头正有泛滥的趋势,被滥用的几率也在提升,个人隐私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公共安全和保护公民隐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当下政府急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否则,公民权利受到损伤,由此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同样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什么地方该安装监视器,什么地方不该安装监视器,安装监视器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程序?是否要通过一定的信息公开知让民众知晓,如同已经被规定的超速监控摄像头位置公开化? 这些都需要全国性立法来全面解决。 

  有关摄像头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争论,还在于对公民合法享有的权利界定不清,这种模糊认识会产生两种结果,过于放任或管束过严。在权利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公共决策不能凌驾于个人权利之上,也不能以一部分的诉求满足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合理保障,这无疑是个严峻而紧迫的命题。出租车上安装摄像头,究竟能否成为公共安全的技术创新,还是因其充满“想当然”的简单化思维给民众带来了不安和不便,需要更为充分的民意调研与论证。民众权利不能在监视下“被保护”,如果真以公民权利保障为一切公共决策出发点,就应该把他们当做权利主体,在公共决策程序中充分表现,而不是以一个简单的“安全”理由,让民众生活在无处不在的严密监视之下。(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