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当前经济热点话题面面观:议房价·谈股市·看通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4/2010 10:36: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8月14日电(记者刘晓莉、程群、吴小康)在12日至13日召开的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来自各界的官员、学者们对房价、股市以及通胀等当前热点经济话题纷纷表达各自观点。新华社记者同时还采访了多位其他学者,对当前热点经济话题进行解剖。

  议房价:房市僵局何时打破?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环比下降近三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环比减少近四成的同时,70个大中城市7月份房价同比上涨10.3%,环比6月份持平。

  在成交量下降的同时,为何房价依然坚挺?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说,虽然降价趋势不明显,但中央调控的效果已开始显现,尽管这与市场对房价下降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国安说,近期在国内不少地区出现了房产开发商不敢不愿拿地的情况,甚至部分城市出现了“退地潮”,这种现象是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从消费者方面看,尽管处在观望状态,但刚性需求依然存在。随着房地产投资以及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下降,等于商品房的供给下降了,所以房价不会下降,商品房仍是一个卖方市场。

  虽然房价下降的呼声很高,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则认为,房价的大幅下降会给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宏观调控应将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作为目标。他说,把房价控制住,尤其是上涨幅度较大的一线城市是控制的重点。

  曾国安认为,调控的重点应涵盖所有的大中城市,“不仅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问题突出,现在连二线城市的房价都不合理。”他指出,对房价调控不是意味着将房地产业一棍子打死,而恰恰是为了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为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肯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说,房地产对其他产业以及就业的带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探索解决住房矛盾的一条路径。郑新立说,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应该是解决高房价的出路,如果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投放市场,对抑制高房价的作用将会很明显。他认为,只有对房子的投资、居住等定位加以区分,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房地产行业予以正确的引导,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路径。

  陈啸天说,楼市的“拐点”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调控政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加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大量的闲置民间资本涌进楼市欲分一杯羹,此外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也是推高房价的原因之一。下一步政府应将防止房价反弹作为调整的重点。

  曾国安认为,解决目前高房价的根本出路在达到需求和供给的某种平衡。他表示,保障性住房对于平抑房价,增加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区间很有帮助。现行的住房保障政策下,廉租房针对最低收入阶层,只租不售;经济适用房针对收入较高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居民,只售不租。而公共租赁房可以实现广泛覆盖,不属于廉租房保障对象,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的“夹心层”也能覆盖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