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7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抱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各地家长为了孩子入园殚精竭虑,“家长排队9天8夜报名”、“刚怀孕就愁入托,2年内名额已满”等新闻层出不穷。纵然家长孜孜以求,“入园难”仍丝毫未见缓解。
症因何在?有调查将此归因于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
虽说以上幼儿教育乱象确实是“入园难”的原因,但它们本身,又何尝不是教育“去公益化”和一些政府部门“甩包袱”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单位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大量的单位办幼儿园推向社会,企业园、街道园、公办园纷纷改制成民办园,公办和单位办幼儿园日渐萎缩。
而综观国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每一种幼儿园,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国家和地方财政均以各种形式予以支持。而我们的学前教育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渐行渐远。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占全国幼儿园总数70%以上的非公办园,基本上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而据华中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蔡迎旗介绍,我国对幼儿教育投入只占教育总投入的1.3%多一点,幼儿教育基本上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正因如此,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关于延长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中,很多人主张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北京学前教育网的调查也显示,超过92%家长赞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解决“入园难”,根本途径就是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就可以像医改那样,让幼儿教育重回“公益性”轨道,“入园难”也就会逐渐解决。(薛世君 媒体工作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