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解决结构性问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3/2010 16:27:05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常昕)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是,企业规模效应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结构性问题制约着中国电子信息整体产业的发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3日在北京表示,解决结构性问题,推进企业由大变强是未来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实现了由单一制造业向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及信息服务等并举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变。据介绍,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收入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工业中占比达到10%;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在3日举行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总体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制约着整体产业的发展。

  娄勤俭说:“特别是金融危机下,这种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已成为制约产业由大变强的瓶颈。产品结构方面,大部分产能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核心基础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企业结构方面,外资企业占比大,本土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我国有近50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但合计销售额仅为美国高通公司的二分之一。”

  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对外依存度过高、产业地区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娄勤俭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说:“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中小电子信息企业;调整市场结构,加大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国内市场的销售比重,降低产业对外依存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开发;统筹区域布局,进一步增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生产制造环节和新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近年来,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尝试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海信集团业务范围涉及多媒体、家电、通信等,2009年销售收入达560亿元,利润同比增长近100%。其电子产品不仅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的更是在当地主流和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为使海信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公司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周厚健说:“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海信的高端产品日益突出。在白色家电领域,海信坚持变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在制造环节也追求节能降耗。无论从低端向高端的产品结构调整,还是从简单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调整,以及从整机出口到海外制造的生产模式调整,都为海信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增长可持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