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
新华网上海5月26日电(记者李荣 刘巍巍 黄深钢)“长三角规划出台后,中国沿海、沿江以及内陆的整个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和战略已经清晰可见。这个规划的意义太重要了。”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消息,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的区域战略定位和8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长三角将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
对于长三角规划的作用和意义,郁鸿胜说,长三角的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到20%左右,是国内其他任何区域都无法比拟的。长三角规划落地了,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五分之一终于定位了。“而且,这还不是单单数量上的意义,是国家总体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终于迈出去了”。
此次批准的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上海市发改委人士说,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
在不少专家的眼中,长三角规划的落地,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版面”完成“拼接”的重要一步。从去年到现在,国家已陆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规划,中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这已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而且,用郁鸿胜的话说,中国新一轮区域合作与发展将由点对点、城市与城市、以增长极为核心的 “集化发展”向“泛化发展”延伸。“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的沿海区域都将在战略规划中互动,并与内陆区域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长江流域产权共同市场相关负责人王龙也认为,区域经济的多极推进将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一大亮点”,产业的跨地域转移和优化升级,将释放出大量的异地并购需求。中国经济将在区域板块的合作发展中完成结构调整。
同时,据一些前后参与过规划编制过程的专家学者说,此次规划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核六带”等长三角区域发展布局上,改变过去比较“泛”的规划特征,更注重区域性优势资源的禀赋条件,对于沿太湖、沿杭州湾等不同地带都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