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衍生品交易调研正在展开
●北京、上海等试点进入操作阶段,湖北107家企业被纳入试点
六行业将强制提交碳排放数据
“目前我们正在为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9月1日在第三届“地坛论坛”上表示,当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格式和核算方法指南,筹备建设重点企业、事业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进认证核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加紧设计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总量设定方法等基础研究。
“报告格式和核算方法指南将囊括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航空等六行业。”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透露,这意味着,如果不按强制要求提交碳排放数据,上述行业的企业将失去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资格。孙翠华解释:“假设一年分配给某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是10万吨,企业不报数据就无法核销,就无法出让剩余的配额而获得收入。”
未来考虑开展衍生品交易
“下一步将通过试点来探索更有效的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参加,将企业参与自愿减排活动与完成自身的节能减碳目标、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社会需求。”解振华表示,在排放权交易试点阶段主要还是以现货交易为主,条件具备以后,将考虑期货交易。
据了解,国际碳交易市场和碳衍生品市场一般都是共同发生的,在《京都议定书》签订时,欧洲就通过了碳期货和碳交易市场。目前,期货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现货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现货碳排放权交易并不活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