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光伏“脱硅”:不是想“脱”就能“脱”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9/2012 13:09:00   来源:中国电子报 | 作者:赵晨   作者:赵晨

  今年2月底,韩国三星SDI公司已全面停工晶体硅光伏电池生产线,计划以 360亿韩元出售位于京畿道Giheung的晶体硅光伏生产设备,并投资2.2兆韩元进一步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三星成为继第一太阳能、夏普、昭和壳牌之后,又一进军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国际巨头。

  日前,更有消息透露,日本产官学三方正联手迅速推进以不使用硅的色素增感型光伏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研究开发。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等独立行政法人,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大学,夏普、东芝等企业悉数参与,日本正在以“全国总动员”的方式加速光伏产业“脱硅”进程。

  “脱硅”其实情非得已

  希望通过技术革新改变游戏规则,进而重新获取行业的领先优势。

  回首2005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量,夏普、京瓷及三洋电机等日本企业名列前茅。然而,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却一直屈居后位,取而代之的是最大限度利用较低生产成本,通过迅速扩大生产量和并购增强了影响力的中国光伏企业。“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10年后光伏电池厂商可能会从日本消失吧……”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NIMS)的新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中心主任韩礼元深感危机。

  当前太阳能光伏电池通常使用硅为原料,而现在日本产官学共同进行研发的是不使用硅的技术。据悉,目前在“脱硅”方面受到关注的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色素增感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另一种是薄膜型太阳能光伏电池。两者的最大特点是,都不使用像硅那样的高价材料,且无需真空、高温的大规模设备。也就是说,可相应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硅料价格定成败

  多晶硅价格的暴跌令薄膜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份额跌破10%。

  无论是多彩柔软可弯曲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还是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薄膜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其现阶段能源转换效率都很难达到10%,这与采用硅材料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接近20%的发电效率还相去甚远。只有在成本上大幅低于后者,“脱硅”才有可能迅速推进。

  几年前,居高不下的多晶硅价格,曾让“脱硅”派们觉得美好未来已经触手可及,主要机构一度预测2012年薄膜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份额将达到30%。而多晶硅价格的暴跌却让曾经的憧憬幻灭,丧失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如今其市场份额已跌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