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汇源集团:果汁老大迷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31/2012 16:18:14   来源:中国经济产业信息网

    汇源果汁号称中国“果汁老大”,以中高浓度果汁发家,但似乎仅限于此,近年来多元化尝试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其今年中报出炉后,“糟糕的业绩”更是剖开了汇源发展的内核,其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16.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净亏损达到3217万元人民币。汇源果汁怎么了?

    “汇可恋”后由盛而衰

    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主营果蔬饮料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在全国各地创建了20多个分公司,链结了60多个优质优势果蔬茶奶等原料基地,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汇源果汁2007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也许人红是非多,巨额亏损、生产日期喷码可涂改遭质疑、子公司曝出商标欺诈嫌疑……曾经风光一时、差点就投入可口可乐怀抱的汇源近日有些焦头烂额。事实上,汇源果汁由盛而衰正是起始于200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汇可恋”。

    2008年9月,汇源果汁宣布与可口可乐达成并购协议,汇源的出售总价高达196亿港元,而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个人将获得74亿港元。收购最后被中国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叫停,这给了朱新礼重重一击。

    更糟糕的是,此时的汇源已经开始露出下滑苗头。根据2008年报显示,汇源当年总收入为28.197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为8890万元,同比猛降86.1%。2009年,汇源果汁净利润情况有所好转,虽然只有2.335亿元,但主要是通过下半年扭转业绩。2010年上半年汇源净利润亏损7224.7万元,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随后汇源销售代表减员大约4000人,裁员幅度约为30%。2011年汇源果汁总营收达38.26亿元,然而撇除政府相关补贴,利润只是微薄的3690万元。

    而在2012年的这个秋天,汇源更是进入了“多事之秋”,根据汇源果汁发布的2012年中报可见,其亏损颓势仍在持续。据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由盈转亏,营收16.9亿,较上年同期减少7%,净亏损3217万人民币。

    曾几何时,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并购案被称为“中国反垄断第一案”,可见当时汇源的分量和价值。但是,今天回头来看,当年的选择未必不是汇源缔造者朱新礼内心明智的决断。在汇源香港上市、资金充裕的背景下,我们眼见着汇源一步步衰落,可以说,上市后的汇源在企业治理机制、产销管理水平和业绩增长后劲方面都没有获得切实的提升。

    身陷商标授权“欺诈门”

    盈利困境之外,汇源还面临品牌烦恼。

    目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王老吉商标案仍在继续,汇源果汁也打起了商标官司,原因是公司收回云南一家合作伙伴的商标使用权后,被对方指其“涉嫌商标授权欺诈”。

    据了解,卡瓦格博董事长祝强在2011年7月通过汇源集团苹果醋项目经理王树平引荐,认识了汇源集团总经理朱胜彪(现分管汇源饮用水公司)。不久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朱胜彪将汇源商标授权给卡瓦格博公司使用,合同日期从2011年7月15日至2014年12月31日。

    按照协议,祝强于2011年8月15日通过招商银行(600036)个人网上银行向朱胜彪个人账号汇款200万元,同时汇给中间人王树平个人100万元。2011年8月31日,汇源饮用水公司给卡瓦格博公司开具了200万元的收款收据。看似一份完美的合作,借助汇源果汁的品牌,卡瓦格博未来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就在卡瓦格博准备就绪,准备大干一场之时,迎接他的则是不准使用汇源商标,这也意味着之前的投入将面临流产。

    在汇源和卡瓦格博签订合作协议后,后者开始引进设备筹备生产“汇源六分子水”。据祝强介绍,到2012年3月,卡瓦格博公司为生产“汇源六分子水”已投入专用模具、设备、物料、广告宣传费达200万元。

    正当卡瓦格博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汇源品牌系列饮用水时,汇源方面称卡瓦格博公司不得进行汇源品牌水的生产和销售,导致卡瓦格博公司损失约1120万元。未尝到甜头,却蒙受损失,知道上当的祝强怒斥汇源“诈骗”。汇源集团于8月1日发布公告,就与卡瓦格博公司争议作出澄清,驳斥对方指控。

    在这次扑朔迷离的汇源商标权纠纷案中,两家公司全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于卡瓦格博这家小企业来说显然将交出昂贵的学费,为了“傍大品牌”而不明就里地与汇源饮用水签订合作协议,却无法得到总公司的认同。

    受此影响,汇源果汁8月1日至8月3日股票下跌严重,下跌0.21,跌幅更是高达8.08%;而从5月3日开始至今,汇源果汁的股票跌幅更是高达9.81%;从2007年上市至今,股票下跌7.58,跌幅高达76.03%。

    进军葡萄酒业不被看好

    主营业务受困后,汇源果汁开始考虑其他出路。然而其扩张策略却被业内称为“病重乱投医”。

    今年三月份,汇源宣布将投资5亿元在吉林省柳河县用于葡萄酒庄及葡萄深加工项目。而在三年前,会员投资50亿元推出系列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现在仍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

    2009年汇源果汁重砸50亿元推出系列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当时汇源正经历着与可口可乐交易失败的空窗期,2009年上半年汇源的销售额相较同期下降了32%。而到了2010年上半年,其销售额猛增68%,这或许得益于这款全新的碳酸饮料,从2010年中报中可以看出果汁饮料销售额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83.4%。

    3年后汇源又选择进军葡萄酒领域,此举前景几何?能否如“果汁果乐”般见效呢?

    业内对此较为担忧。有分析认为,汇源要开拓葡萄酒领域,必然涉及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生产线、酿造师、橡木桶及葡萄庄园维护的前期投入,这对本来就资金链紧张的汇源来说可谓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该举动也必然对汇源的主营业务投入造成影响,导致其在果汁领域的开拓力度有所放松,宣传、渠道、市场销售等环节的资金投入将有所下降。

    此外,对于本来果汁业务就疲软的汇源来说,选择葡萄酒这样一个领域就是一场充满了风险的投资。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当初重砸50亿元推出的“果汁果乐”,虽然对其业绩提升短期有效,但长期来看,并未没有改变其发展的困局。

    祸起家族管理体系混乱

    影响汇源业绩和发展困境的最大原因是来自于可口可乐的收购失败?或许不尽然。业内分析认为,调查汇源业绩的下滑不仅仅是因为与可口可乐的牵手失败,家族式经营才是最大的问题。战略无序营销无力导致了其对于单一产品的依赖同时在新品推广的失败,而这些的根由还是汇源企业自身管理结构的混乱。

    有媒体报道称,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在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后,并没有给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留出空间,而是让数量众多的亲戚直接介入到管理层。长时间以来,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女婿等亲属均在汇源出任要职。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多年主管汇源的广告业务、现任汇源果汁副总裁,女婿高勇曾是汇源果汁副总裁,胞弟朱新德曾是汇源果汁总经理。这样的人员结构,直接导致了汇源在决策上个人意志明显,使得战略政策不具有系统性,容易擅自进行改变。而这不仅让汇源的产品难以良好发展,还激化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博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剑锋表示:“现在汇源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企业,还称不上集团,它难以做到像可口可乐、康师傅那样庞大又稳重,就是因为它的管理缺乏职业人的素养。所有的决定都是由朱新礼做出,从汇源单拎出来任何一个经营者都无法带给企业大的成就。”

    财经评论员张春蔚表示:“朱新礼曾经说过要把孩子当猪来养,他对于汇源这个品牌,还是更把它当成一个商品来看,汇源目前他的家族管理模式可能碰到了一定的挑战。”

    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汇源最致命的困难或许在于,其一直无法摆脱自己高浓度果汁饮料商的身份,也没有一款真正能够冲击市场的独门利器产品。目前汇源果汁在消费覆盖面更广的低浓度果汁方面行业排名已经由第四下滑至第六,而原有的支柱产品中高浓度果汁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作为中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汇源是业内标杆企业,曾承载着无数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变局之下,朱新礼是否看清楚了未来的路径?他的汇源果汁还能找回到过去的节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