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频繁涨价涉嫌操纵价格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21日

  之前,同大部分评论观点一样,笔者也将洋奶粉涨价归结为商家利用消费者“越好越贵”心理敛财、国内乳品企业不振导致奶粉定价权外落等因素,但背后的真相似乎并非如此简单而直白。新华网撰文《年均15.5%的提价原因何在 追踪洋奶粉涨价路径》,指出洋奶粉从06年到09年之间每年都有提价,其实,这股提价风气蔓延至今,至少5年来不曾间断,这一现象进一步坚定笔者的看法:外资乳企涉嫌操纵价格。

  操纵价格,是反垄断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以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务价格, 以限制市场竞争,牟取超额利润所实施的联合。它是在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而实施的一种以共同商定价格为内容的违法行为。

  笔者认为外资乳企涉嫌操纵价格的依据在于:

  第一,根据“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至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达90%以上”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高端市场已经处于垄断地位,这就为洋奶粉“操纵价格”提供了宏观前提。

  第二,近几年来,多品牌洋奶粉竞相提价,这一现象并不能证明其涉嫌操纵价格,但纵观近几年的提价方式,似乎有“规律”可循——由某一知名洋奶粉品牌牵头,率先提价,测试市场反应,待市场接受该奶粉的新高价位后,会有另外的两三家奶粉宣布提价,在间隔一段时间,又有其他更多的洋奶粉品牌加入提价大军,洋奶粉就这样分批次、分时段走完了涨价之路。这种有迹可循的涨价模式,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是外资乳企有预谋的“联合纵横”,制定了这种分批次、分时段的涨价方式来达到获得巨额利润的目的,因为每年提价方式的如出一辙,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一次次的巧合。

  《宝洁日航国外被罚 为价格操纵敲警钟》一文提到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此的看法。在被问到跨国公司是否在中国有操纵价格之行径时,王丁棉表示,“我隐隐感觉到有,但苦于一直找不到证据。”

  由于实证缺乏,短期内,对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只能停留在推测阶段,难以落实到法律层面的指控上。

  随着龙年婴儿潮的到来,外资乳企吃定了中国奶粉数量庞大的刚需,并倚仗其奶业垄断地位,或导演明年奶粉涨价潮愈演愈烈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