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科学整合促糖业“强筋壮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1日

  2009年8月,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与英茂糖业开展战略合作,出资8.28亿元人民币取得英茂糖业60%股权,同时对元阳英茂糖业进行并购重组。而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的下属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曾经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两年来,光明集团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工厂扩建、设备改造、废水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甘蔗入榨量由319万吨增长到363万吨,销售利润由4000多万元增至6.8亿元。

  元阳英茂的重组,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同样意义重大。重组以来,公司累积整修道路170公里,建设优质种源基地34亩、输水管道1万多米,还多次大规模培训农户。工厂负责人说,提供优质种源、降低运输成本、改变落后的种植习惯后,农民收入的提高立竿见影。2009年—2010年榨季,为元阳糖厂提供原料的5000多户蔗农,当年就实现人均增收2038元。

  制糖业的发展需要制糖企业强有力的带动,尤其是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引入大企业集团,推动糖业整合无疑正是强壮糖企,同时也是让糖业筋骨强壮的有效办法。事实上,在有了大企业集团强有力的支撑之后,过去那些问题都迎刃而解。首先是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往制糖企业最为棘手的流动资金问题,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避免了以往有的企业由于筹集流动资金困难而卖“青苗糖”的情况,减少了损失。其次是销售方面的问题。制糖企业在资金、仓储上具备了一定实力,能够在糖价低迷时减缓销售节奏,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最后是甘蔗原料发展问题。整合后,在甘蔗原料发展方面,投入大幅度增加,各项扶持措施不断强化。制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保底价一定三年不变,确保蔗农利益,大大提高了蔗农种蔗积极性;资金扶持,新植一亩优良品种,三年补助150—500元,高补贴鼓励种植水田蔗;对新植甘蔗良种和连片种植大户从种苗、资金、化肥、农药、地膜、技术等方面对蔗农给予大力扶持;推广良种良法,加大对蔗农的宣传、示范,培训,实现科学种蔗,提高甘蔗单产,增加种蔗效益;加大蔗区道路、水利建设的投入。

  近两年,通过积极推动制糖企业进行市场化整合,广西南华糖业集团公司成功收购我州开远明威有限公司、蒙自克林糖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东糖集团公司收购我州建水糖业公司、富屏糖业公司。通过市场化整合,我州制糖企业逐步向大集团公司集中,将逐步实现我州糖业整合的最终目标。通过整合,我州制糖企业在生产、资金、仓储能力等方面实力大大增强,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据了解,全州制糖企业投入甘蔗原料扶持资金共计1965万元,其中:东糖、南糖所属公司共投资1550万元,全州蔗农种蔗积极性高涨。

  与此同时,技改,节能降耗等也被列入了糖企的日程。具备了条件的糖企纷纷开始加快推进制糖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食糖产品质量。根据食糖质量新标准和市场对食糖质量的新要求,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引进高效节能的设备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强化节能降耗工作。根据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实行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精细作业,利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整治跑、冒、滴、漏,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尽快实现。

  而在良种更新上也是成效明显。州政府统一了甘蔗收购价,并采取措施对蔗区秩序进行了有效管理,稳定了全州蔗糖生产秩序,为巩固和发展我州蔗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调动了县市政府和制糖企业发展甘蔗的积极性。我州各级政府和制糖企业对甘蔗原料的发展高度重视,均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甘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州甘蔗原料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良种率也显著上升,达到了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