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印度继续对中国缝纫用针实施反倾销策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23日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日前发布了对原产于中国的缝纫机用针(SewingMachineNeedles)反倾销调查事实披露。

 

  在该披露中,印度反倾销局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采用结构价格来计算正常价值。最终,中国出口企业的倾销幅度被认定为2201%。

 

  反倾销局也综合考量进口数量、市场份额、进口价格、产能、销售数量及费用、利润率、库存量等因素,认定中国产品对印度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国内机针照常出口印度

 

  被认定的这一2201%倾销幅度之大,让人很关心这对中国针业企业到底影响几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影响。”江苏飞虎针业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缝机用针企业)董事长薛宏飞告诉记者。

 

  “这个月我们公司有几十万的货到印度,都很顺利。”海门缝纫机用针协会会长高家平这样回答。

 

  可见,这一反倾销政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落实,中国针业公司对于印度的出口还在照常运转。但作为零配件其中一种的缝纫机用针,还只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冰山一角。而印度又是中国缝制设备的热门出口国家,反倾销势头会不会继续波及到整机生产企业呢?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印度作为一个服装生产大国,并不具备成规模的缝制机械制造行业,只有寥寥几家零部件企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杨晓京借此告诉记者:“基于印度国内还几乎没有缝制设备整机企业,所以还不具备对中国缝制设备整机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先决条件,近期不会担心这一点。”

 

  薛宏飞还谈道:“这些年印度方面发布的对中国的反倾销制裁并不少,一开始我们还重视,后来慢慢就不在乎了,这项调查目的的单纯性和过程的真实性都很让人怀疑。”

 

  产品成本核定需客观

 

  据了解,这一次印度对中国缝纫用针的反倾销调查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也为此联系了一些机针企业研究应对办法,但几乎没有企业积极应对。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和国际WTO规则的了解,不会用WTO的相关规则保护自己。但仅仅如此么?这其中是否还有一些特殊原因?

 

  薛宏飞接着谈出了事情的原委,在印度市场,中低端缝纫用针基本来自中国,近几年日本、德国公司相继在印度设厂,以提供一些高端用针。后来,有家德国公司撤出,一位印度当地人全权接手。据薛宏飞透露,近几年针对中国机针企业的“反倾销事件”都是这个印度人在具体操作。

 

  其间,该印度人还专门来到薛宏飞的公司实际考察过,因为他不相信中国产品的成本能够比印度低那么多。记者从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同类的机针,如果都以人民币折算,中国产成本可以控制在一根几毛钱,而印度产则需要2—3元。所以,印度人一直以为中国方面是政府在补贴和扶持。

 

  “缝制设备在中国算不上大规模产业,不存在国家保护的问题,而且就现在这个成本我们也是有盈利的。我也为此到印度去看了一下印度的那家机针工厂,差不多可以说是印度本土唯一一家能生产机针的企业,而且规模很小,可想而知他们的生产成本。印度人没有考虑到我们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相对便宜的各项运营成本。”薛宏飞指出。

 

  拒绝中国机针不现实

 

  “如果不让我们出口机针到印度去,他们拿什么缝衣服?”高家平一语中的。

 

  众所周知,印度已成为紧跟在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纺织服装生产国。尤其是一两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突变和中国国内的政策和市场转向,原本属于中国的一批服装加工订单和加工厂也流向了以印度为首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甚至可以预见,接下来印度的纺织服装加工业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据薛宏飞估算,印度服装产业所使用的70%—80%的机针都来自中国。退一步来讲,就算这一次所披露的2201%反倾销幅度真正实施,那么中国企业必然要放弃对印出口,这恐怕要成为印度纺织服装产业的致命打击。(wy)